本期导读: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动力煤价格新一轮的反弹,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贸易商忙着“抢货”,政府忙着调控,未来会如何变化?分析这两年来的市场大涨大跌背后的秘密,对我们看清走势会有所帮助。
(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
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抓准一个主基调,那就是正是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行业才从全行业亏损的泥潭中走出。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或许还有需要完善及值得探讨的地方,但离开这条主线,就很难说清煤价大涨大跌的原因。
煤价第一波大涨,应该从2016年5月份开始,当时国家正式实现煤矿276个工作日减量化生产制度开始。正是由于主动减少市场供应,逐步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动力煤价格和炼焦煤价格从5月份到11月中旬,几乎翻番,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
不过,问题很快就出现了,电煤价格的过快上涨导致电力行业从全行业盈利变成了全行业亏损,炼焦煤价格的上涨导致钢材价格快速上涨。由于用药过猛,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不得不着手政策回调,开始释放先进产能。
由于之前煤价上涨过猛,在276个工作日制度临时取消后,煤价很快开始回落。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从2016年11月中旬的780元/吨,花了3个月在2017年2月中旬降到了580元/吨。炼焦煤的价格也有了大幅下跌,市场似乎开始按照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预期的方向发展。
但在煤炭主产地政府、煤炭企业及贸易商从煤价上涨中尝到甜头后,煤炭市场开始变得复杂,再加上需求也在增长,市场变得越来越透明,市场的波动也变得越来越快,煤价上涨也经常成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头疼的问题。
近一年多来,煤价经历几轮大涨大跌:2017年2-3月份,由于需求超预期增长,电煤价格快速上涨;2017年4月国家正式取消276个工作日制度,煤价开始快速下跌;之后,地方政府为了避免煤价下跌开始主动限量生产,部分地区实行煤管票制度,国家开始收紧进口煤,叠加后续迎峰度夏期间和迎峰度冬期间超预期的需求增长,煤价再次整体疯涨,其中电煤价格又回到770元/吨的高位。最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不得不要求国有企业集体降价销售,阶段性放开进口煤,并再度拿出限价政策,才使煤价在今年4月份回到合理区间。不过,在4月中旬传出再度收紧进口煤后,再加上需求增长,煤价又开始反弹。
回顾这两年的煤价大涨大跌的过程,今日智库观察到一些很明显的规律:
第一,政府调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且一到煤价上涨不可控的时候,国家必然加大调控力度,随后煤价会经历一波大跌。煤价调控的时机,很多时候受下游对煤价的承受能力影响。
第二,表现在市场层面,供不应求时煤价必然大涨,供大于求时煤价必然下跌,但由于国内煤炭先进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甚至有些地方控制产能,使得煤价更容易上涨,进口煤成为调节煤价的重要手段。
第三,由于网络越来越发达,资讯越来越透明,使得买卖双方很容易了解供求形势。而且有了前面电煤一波能涨两百多,炼焦煤一波能涨四五百,使得贸易商的涨价预期和涨价幅度加大,很多时候会出现无成交跳涨,这个现象需要引起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