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富水、贫煤决定了超过2/3的发电装机是水电,加之西部高原较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呈加快之势,诸多因素造成四川电力供应‘ 丰 余 枯 缺 ’ 结 构 性 矛 盾 日 趋 突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日前接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1000千伏雅安-武汉、绵阳-万县等特高压跨省输电通道不能按期建成,预计2015年四川省丰水期弃水和枯水期缺额电量都将超过100亿千瓦时,2020年都将翻倍。
资源优势加剧“丰余枯缺”矛盾
记者了解到,四川水电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到10月,在冬季枯水期,河流来水急剧减少,水电发电能力只有丰水期的40%左右,而四川水电有近2/3为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差,无法把丰水期富余的水量存贮到冬季用来发电。这就造成四川水电有结构性矛盾问题,也就是丰水期用不完,冬季枯水期不够用。
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数据表明,四川省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 .4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1 .2亿千瓦,居全国首位。此外,四川水电基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节能减排战略大力推进下,四川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流域以及嘉陵江、岷江等中小流域均呈现全流域开发局面。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四川省还制定了“大力优先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目前正在规划和开展前期工作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规模已超过千万千瓦。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这一特点极大增加了电网发、供电平衡控制难度,往往在电网发生事故时最先脱网,恶化事故情况,对电网承受能力要求较高。此外,四川省正在建设和拟开发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州”(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地区,距离成都、乐山等省内主要负荷中心均在600公里以上,沿途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且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众多,电力送出通道十分有限。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500千伏送出,总的送电能力极为有限,无法满足四川省水电和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开发外送需求,且还有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的问题。因此,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都决定了四川电力供应“丰余枯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高压助力清洁能源发展战略
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数据表明,四川省水电装机2013年底已达5266万千瓦,“十二五”以来累计新增水电装机已近2200万千瓦,已超过“十一五”累计新增水电装机600万千瓦,预计2015年、2020年全省水电装机将分别达到约7500万和1.16亿千瓦。王抒祥说,在四川水电的集中投产期,三年基本要建成两个三峡电站。目前,向家坝水电站装机640万千瓦,溪洛渡水电站装机1386万千瓦,加上过去投产的瀑布沟、深溪沟等上百万千瓦的大机组,以及水电季节性很强这个特性,决定了四川水电消纳必须走外送这条路。而四川水电送电方向基本都在华东地区,这些地区距离四川水电集散地最近的也有2000公里,依靠传统的超高压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大规模远距离的输电。此外,四川到了枯水期又只能通过疆电入川来解决枯水期的缺电问题。新疆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准东到四川2400公里左右,送电距离也在特高压直流1100千伏的距离内。所以,要根本上解决四川水电“丰余枯缺”的矛盾,送出和输入只能采用特高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部主任何远刚告诉记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输电能力是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四到六倍,经济输送距离可达数千公里。依托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和开放互动等先进技术优势,能够大幅提高四川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并全面支撑四川省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战略。
记者了解到,在特高压建设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力推动1000千伏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和±1100千伏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力争形成四川省“强交强直”特高压电网,突破四川省西部输电走廊瓶颈,提升四川省与区外的大规模电力交换能力,彻底破解四川“丰余枯缺”的电力供应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