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环境治理的需求越来越大,环保行业持续升温。由于大量“玩家”涌入节能环保产业,在项目竞标时,曾一度出现如企业大打价格战等令人忧心的现象,行业甚至有了“不看技术只看价格”的声音。
恶性竞价横行?
“环保行业是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且大力发展的领域,大量企业看到环保行业的商机后,一拥而入,导致市场出现了太过分散、碎片化的情况。”日前,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钦平对记者说,“比如在垃圾处理领域最初只有五六家企业投资,现在变成一百多家,但是90%的投资企业都不是专业做环境产业的。他们将利益摆在首位,只为拿到项目,无视社会责任。”
垃圾焚烧项目报价过低的问题一直非常突出。早在2015年,垃圾处理领域就一度出现了超低价中标的现象。当年6月至12月短短半年时间,中标价格从48元/吨骤降至18元/吨,降幅达62%。“现在低价恶性竞争的问题依然普遍,情况并没有好转,某些项目能否回收成本都难以保证。” 雷钦平说。“就以垃圾焚烧发电来说,企业故意钻空子,低价投标可能涵盖的范围仅仅是处理危险废物。”
和垃圾焚烧领域一样,污水处理领域看似也没有逃过此劫。
某河北污水治理企业近日表示,在近期一河道治理项目招标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超低价投标的恶性竞争现象。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竟然有企业投出了17万元的报价。我们特意请了业内专家进行评估,专家明确表示在项目成果达标的前提下,把效益压到最低至少也需要40万元。”
低价竞标并非坏事?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低价竞争的问题并不全是弊端,可以分成两面来看。不实的低价竞标确实会带来恶性竞争的问题。一旦确定由于恶性竞争,业内大量出现项目无效治理现象,那么一定要治理。但是,另外一种可能是,通过技术创新等正常手段积极地进行低价竞标,如果是这种情况,低价竞争也会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骆建华进一步指出:“行业内对于解决恶性竞争问题已呼吁几年,财政部、环保部也很重视这个问题。”2017年7月,财政部颁布了第87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今年3月,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撰写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建议试行开展同业环境设施运营监督,同时建议鼓励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环保企业综合评级,对于违反诚信或扰乱行业秩序、低价竞争或违规提价的企业,给予降级或实行行业性联合抵制,以遏制企业不规范竞争行为。政府、行业、企业的一系列举措使恶性竞争问题大有缓解。
骆建华告诉记者:“还是不能从某一个项目上看问题,如果是非工程类专家对某一项目的评估,其合理性也需要再判断。”
多管齐下 强化监管
对于大量非环保企业不断涌入环保产业,骆建华表示目前来看,由于环保企业逐渐“热”起来而吸引跨行企业上马,实为正常之举,并且他认为外来资本进入环保行业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竞争,从而促进环保企业市场化水平。但是骆建华也强调,环保企业肯定有其专业性,“胡来”的企业也终究会被淘汰。
骆建华还指出:“企业一直呼吁政府来调高环保行业企业入门的门槛肯定是不合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影响。政府强化规范验收标准、增强末端监管对环保产业来说,是更为合适的解决办法。”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喆认为,环保产业作为技术类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还是要从技术开发、创新上做起。目前行业内急缺高端技术产品,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科研成果和市场产品项目上存在脱节的现象。因此,赵喆提议:“企业成立研究所或同高校相结合是一举多得的做法。除了可以开拓技术研发方式外,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共同成立研发平台,还可以从研发之初就让产品与市场接轨,在过程中不断和市场结合进行相应调整,成果出台后,也能够快速市场化,有效避免专利技术束之高阁的情况发生。”
业内还提出构建产业园的想法。李玉国说:“环保产业向园区化方向转变是未来趋势。”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敬超认为,在城市,要大力提倡或者推进集约化的处理方式,而循环经济产业园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产业和企业都非常重要。熊敬超说:“这样不仅可以集约利用土地,在这些废弃物处理过程中,能量还可以互相转换、利用,使处理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