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曹妃甸,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到“飘雪”——零下160多度的LNG,从船上接驳到港口的管道时,会在管道外围凝结出一些小的“雪花”,随风飘散在夏日的烈阳下。
这艘满载澳大利亚LNG的货船,由中国上海沪东船厂制造,交由印度的船东运营,来往于东亚地区的海上。这也成为近两年来火爆的LNG全球贸易的一个注脚——中国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天然气消费市场。
2017年,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气元年”,消费量几乎每月都保持了同比超过10%的增长。
2017年全年,天然气累计消费量23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较2015、2014年全年累计消费量分别增长22.8%和32.9%;进口量达6871.73万吨,同比增长27.08%,其中,LNG进口达3940万吨,市场份额七年来首次超越了进口管道气。
尽管诸项数据均创新高,但在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用户那里,“缺气”成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天然气市场的重要主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煤改气的超预期推进,增加了许多终端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以管道为主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在应对短时间内的用气高峰时力有不逮。
因此,保障冬季用气高峰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京津冀地区唯一的一座LNG接收站——唐山LNG接收站上。而在“保供”这项任务上,这座接收站也的确做到了它所能做到的一切了。
“油门是一下踩到底了。”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曾是唐山LNG的一把手,后调入昆仑能源总部,担任负责LNG业务的副总经理。
他所谓的“油门踩到底”,是在一月份冬供最为紧张的时候,唐山LNG连续数天保持130%的利用率,连续八天保持每天4200万方的最大输气量,连续一个月保持超过平均每天3000万方的日输气量。
昆仑能源唐山LNG接收站作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的基础设施之一,当前的LNG接收能力650万吨/年,最大供气能力4200万方/天,占北京最大日用气量的40%左右。
为更好地发挥唐山LNG接收站调峰功能,提高冬季保供能力,目前接收站正在组织三期扩建,新增4座16万方储罐(其中含北京燃气2座),实行“夏储冬用”、“淡储峰用”,增加最长供气天数,降低由于天气原因使LNG船无法靠泊导致断供发生的概率。
未来还将增加一个码头泊位,使接卸能力达到1300万吨/年,增加相应工艺设施和压气首站,使最大供气能力达到5600万方/天。去年年底中亚天然气因缺气导致管道压力过低的时候,唐山LNG接收站及时补充,帮助京津冀地区供应恢复正常。
实际上,这座LNG接收站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天然气供应,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前期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2013年才建成投产。不过在投产当年,该接收站就达到了设计能力,这在中国所有LNG接收站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你可以把唐山LNG看作一个里程碑式的LNG接收站,实际上算是中国LNG技术的集成者。”李伟告诉记者,“几乎所有这种生产企业,都有一个达产期,在投产两到三年后达到设计能力。此外,这座接收站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国产化率最高的。”
同时,在最初建成接收国际石油公司的标准审查时,这座接收站一次性过关,也创造了中国LNG接收站的一个纪录。而在未来,随着天然气利用的不断深入,这座接收站或许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