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市场形势和企业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已恢复元气。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别凡)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5月煤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显示,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煤企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双涨,分别达9635亿元和1278.8亿元,涨幅为4.5%和14.8%。但值得注意的是,亏损企业数量增加28个,亏损额上涨5.3%。
近三成企业亏损
数据显示,前5个月,规模以上煤企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尽管负债总额较去年同期上升1.3%,但资产负债率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同时,应收账款净额也下降了4.3%。
此外,今年以来,我国煤企数量进一步减少,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截至5月底,我国规模以上煤企4462个,与去年同期的5058个相比,减少了596个。
在4462个规模以上煤企中,亏损企业竟达1176家,约占到了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6.4%。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看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煤炭全行业来看,截至今年5月底,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长10.2%,利润总额增长16.5%,但亏损企业数量却增加了7.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累计增长1.8%。
“这说明,虽然煤炭行业回暖趋势明显,但是各企业情况不同。一些企业并未好转,甚至亏损加剧。”邢雷说,“其实煤炭行业一直如此。如,2017年,中国神华就占据了所有煤炭上市公司总收入的27%,利润更是达到50%。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兖州煤业、陕西煤业和伊泰煤炭5家占全部上市主营业务收入的61%,利润则高达77%。”
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看来,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负担较重,部分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特别是一些去产能任务重的老矿区、老企业、老煤矿职工和矿区工亡遗属、工伤残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仍需关注。
负担重是主因
事实上,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价格急剧上涨。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指数显示,近一年多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基本处于570元/吨以上,为煤企提升盈利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规模以上煤企亏损面扩大的数据也会因统计渠道的不同而存在一定误差。但总体而言,虽然2016年下半年煤价回升,企业效益增加,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并不意味着所有煤企都能盈利。
在他看来,部分煤企出现亏损的原因有两个:最主要的是近年来煤企兼并重组增多,落后产能退出后,煤矿关闭,但是其债务、资产等未得到妥善处置,导致企业负担加重,盈利能力下降。此外,煤炭业务在各企业中所占比重不同,亏损企业不少是煤炭业务比重偏小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在去产能过程中,落后小煤矿被关闭,人员安置虽得到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但目前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此类情况同样发生在“三供一业”移交过程中。
“很多企业只要资产不要人,使得‘三供一业’推进艰难。”上述资深人士坦言,“此外,为帮助煤企脱困而推行的债转股,很多都是明股实债。银行并不是特别积极,只将债转股停留在协议的表面阶段,对于先移交后改造的规定并不执行,也增加了煤炭企业脱困难度。”
市场化优胜劣汰
在上述业内资深人士看来,当前,煤炭行业已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产能过剩和库
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的“四期并存”发展阶段,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新时期煤企发展的根本出路。“这就要求煤企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要有相应提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36个千万吨级大型煤矿,但同时小煤矿也大量存在。“所以煤矿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都应继续提高。尤其是要加快煤炭行业的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该资深人士指出,“煤企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乃至新兴产业,以此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同时他也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法律制度的完善,煤企面临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此前推行的资源税已让煤企的成本大幅提升,后期随着水资源税以及涉及草原、森林等方面税费的实施,煤企的成本必然增加。
记者注意到,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要管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5%,达6709.9亿元,其中,管理费用为658.3亿元,增幅达9.3%,财务费用达405.4亿元,同比增长1.7%。
邢雷建议,有些地区,如资源枯竭或开采条件不好地区的企业已经没有优势,营收能力持续下降,需要逐步退出,这其实是一个市场化优胜劣汰的结果,“当然,也需要借助政府的有序规划。”邢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