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了四川某火力发电厂的厂区,然而却听不到机组轰鸣,厂区一片安静。原来,由于电厂经营亏损,该厂负债率已经接近100%。据悉,“开机亏损但又不得不开”,已经是火电厂存在的普遍现象。为此,8月7日上午,四川11家火电厂负责人“集体拜访”省级主管部门,反映经营困难情况,希望政府出手“救救火电”。(8月13日《中国能源报》)
火电厂生存艰难,并非一厂一地的状况,而是由来已久的普遍性的问题。亏损原因,正如某位负责人所说,并非是经营不善,而是多方面的:
从根本上讲,由于我国能源资源规划利用的日益严谨和国家对环保能源发电的大力支持,不仅使得火电厂的原材料成本日益攀升,甚至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同时,火力发电量在国家电网中的比重日益降低,而四川更是将“清洁能源示范省”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可见在当地,火电厂不再唱主角,是绿色发展的趋势使然。与此相伴随的,则是火电厂生存和经营状况的社会关注度日渐式微。
除了这些,其他存在的因素也颇具有火电厂生存的共性。比如,融资成本高,贷款难;环保标准的提升加大了企业日常安全、环保的维护成本;尽管煤炭价格一路走高,但在“市场煤、计划电”的定价机制下,煤炭价格变化并不能如实反映到电价上;再有,在政府对火力发电比重严格控制的大背景下,很多发电企业并不能实现“火力全开”来保证收益,大部分时间生产设备闲置……。
可见,火电厂生存处境的尴尬,可以看做当地发展转型期“阵痛”的一个典型:近些年,我们日益体会到了环保发电、绿色能源带来的好处,但对能源供应方面,却缺乏整体的科学的规划体系。
比如,针对一地的实际情况,火力发电应占多少比重,新能源和环保能源发电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既能稳步发展新能源发电,又能够保障社会基础用电和应急用电。
事实上,即便在四川这样以水力发电为主的省份,火力发电在电网稳定运行、枯水期调峰、保供等作用都不可或缺。更不要说那些仍然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省份。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的同时,不能忽略了火力发电的基础保障作用,不能再对火电厂的生存困难继续漠视。做好火电供应规划,保障火电厂的日常运营生存势在必行。
因此,理应对企业迫切需求的运行补贴、保障煤炭供应、调峰补贴及两部制电价等长效机制深入考察论证,让符合当地电力供应实情并契合火电厂需求的扶持政策尽快落实。通过合理的扶持政策,避免火电企业“停也不是、发也不是”的困境,减少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并优化当地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