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太阳能

请登录

注册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可再生能源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

2018-09-03 16:15:28 环球网
A A
由环球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中诚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中国油气供给安全研讨会暨《世界能源蓝

由环球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中诚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中国油气供给安全研讨会暨《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发布会9月2日在京举行。《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黄晓勇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升,直接原因主要是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美国可能要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全面限制伊朗的油气出口。尽管中、俄、英、法、德等国反对美国恢复对伊制裁的做法,但不少西方企业依然顾虑重重,越来越多的西方油气企业已停止从伊朗进口油气。部分国际银行和航运公司迫于制裁压力,也表示将停止与伊朗相关的业务往来。

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有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为了打压伊朗石油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近年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持续攀升,作为能源出口国,美国可填补国际油气市场缺口,获得更大的出口份额,并通过推高国际油价获得更大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禁止进口伊朗石油,美国可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可以此为要挟,更好地控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盟友,从而更好地实现美国的领导权。在新地缘政治因素下,油气供给安全问题也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如何保障国内石油供给安全以及中资企业在伊投资的权益,值得政府和油气企业高度关注。

可再生能源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指出,全球能源正在向高效、清洁、多元化的特征方向加速转型推进,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正进入深刻调整的阶段。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方面,旨在加快能源转型进程、提高能源安全及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报告认为,世界各国向绿色、低碳等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积极转型的信号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即能源政策的积极转型、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能源投资重心向绿色清洁化能源转移、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及人工智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应用等。

该报告认为,全球主要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能源体系的发展步伐。欧美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明确的能源转型计划、转型目标及推进措施,这是新科技革命、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背景下国际能源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先导信号。就发电成本而言,IREN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显示,未来两年内,包括生物质能、水力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将会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几近持平,而发电成本的下降也是世界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信号。伴随着气候变化及《巴黎协定》的签署,全球能源转型提速使得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前景更加确定、投资风险降低、投资规模连续7年超过2000亿美元。从目前国际可再生能源投资形势看,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两个主要领域。该报告同时指出,就世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投资情况看,可再生能源投资区域重心正在逐渐“东移”,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006-2015年间,新兴经济体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年均增长率近52.4%,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呈不断增加趋势。

该报告还提出,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新工业革命的爆发将人工智能与能源体系进行充分融合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当今能源电力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

报告认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推进能源革命及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发展,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构建亚洲天然气定价中心意义深远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指出,形成亚洲天然气定价中心有着深远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助于形成亚洲的HUB价格基准,降低亚洲溢价,同时也能为亚洲天然气的供应安全带来保障。

该报告认为,亚洲是全球天然气进口的主要地区,但因天然气的进口价格长期与替代能源油价(日本原有综合价格JCC和Brent原油价格)挂钩,伴随着欧美地区天然气价格的逐步降低,导致亚洲天然气价格长期处于“亚洲溢价”状态。建立亚洲天然气定价中心可以有效反映亚洲区域天然气的供需情况和真实承受价格,进而摆脱油价和欧美HUB定价中心价格的牵制,消除“亚洲溢价”,最终与亚洲用户的承受力和亚洲交易的成交价格相关联。

对于构建亚洲天然气定价中心,该报告主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展望了定价中心的诞生路径。亚洲区域层面,首先亚洲某个主要国家单独形成定价中心,可以以该国的价格影响周边多国的天然气价格。目前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都基本具备形成亚洲天然气定价中心的条件。其次形成亚洲联盟,多国交易中心互联互通,进而形成定价中心。日本、新加坡、中国已经建立了的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的交易中心,然后联合推出价格指数,也是一种尝试。国内层面,中国正积极探索和尝试组建天然气交易中心,并逐步形成交易反应价格机制。中国具备天然气贸易活跃度和较大的市场流动性,只要有效打破市场垄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未来天然气期货将应运而生,其定价中心的地位也将得以体现。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若要形成区域性天然气定价中心,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配套相应的政策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如立法并实施有力的市场监管、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建立管道枢纽中心并形成管输系统管理、加强信息透明度及完善金融体系等,都是提高市场交易平台流动性和交易量的重要推手,也是必要前提。

该报告认为,天然气定价中心能够更好地反映天然气的供需情况,及时发现资源的变化,更经济高效地分配天然气资源,从而最大化地避免局部供应短缺、气荒等现象,并有效及时地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因此,建立亚洲天然气定价中心和基准价格对于亚洲各国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处于消费增长期的中国尤为重要。

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迈入实质性阶段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在不断“加速”。中国将加速推动建立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快推动天然气市场改革、官网开放、监管体制等一系列改革,使得能源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报告指出,为加快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改革。2017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改革油气产品定价机制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17年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配气价格要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2018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天然气市场的改革方向。未来天然气市场将推进市场化定价,促进气价下行,上下游市场用户有望实现直接交易,进而拉动下游终端天然气市场的需求。

该报告认为,中国天然气市场在国家系列能源政策推动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数据显示,2017年,中石油全年完成油气产量2.74亿吨油当量,其中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10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其在油气结构中的占比达到46.4%。同时,2017年,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完成权益产量当量8908万吨,较2016年同比增长17.2%,其中天然气权益产量增长254.5%。天然气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为我国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打下了良好基础。

该报告提出,要实现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天然气定价方式和加快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因素。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从6月10日起,我国对“双轨运行”的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实施“衔接”,进一步缩小民用与非民用气价格差距,进而完善市场化价格机制。就天然气交易中心而言,2017年9月,中国首次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试点,天然气进入公开交易平台,向透明交易迈出一大步。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认为,通过构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速推动天然气行业体制改革及完善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等,是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迈入实质性阶段的重要元素。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