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修现场。
“这么快就可以用电了,我对你们的服务很满意!要是没有这个平台,抢修人员用来查找故障的时间就不会少于半个小时。”居住在玉溪市东风二小区的唐女士所说的“平台”,就是日前玉溪供电局刚刚通过验收的“基于配网GIS的快速复电功能开发实现”项目,该项目属于国内首次引入先进的智能停电管理平台,并进行实用化运用,为供电可靠性的精益化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正如唐女士所说,当晚,她22时33分拨打了停电报修电话,95598坐席人员刘莹兰下单到抢修班后,抢修人员22点50分就赶到了故障点,发现唐女士家里一户一表漏电保护器跳闸,23时4分便处理完故障恢复供电。这31分钟包括下单、抢修人员赶赴故障点、抢修人员回单、处理故障及恢复供电时间。
据刘莹兰介绍,有了“平台”后,玉溪城区抢修时限可平均缩短10至20分钟,农村地区抢修时限可平均缩短30至40分钟。
停电管理之困
一直以来,玉溪供电局停电管理流程大多通过人工和电话方式实现业务沟通和流转,缺少智能信息系统的支撑,缺少信息沟通的实时性,缺少历史数据的归档和共享,缺乏对报障用户详细信息的查询和定位功能,可靠性系统缺少自动对计划停电和故障停电设备数据的汇总等功能。
红塔供电分局抢修班班长艾华国表示,整个红塔区中心城区和8个乡镇的中低压抢修任务由红塔供电分局抢修班和8个供电所负责完成。各乡镇低压线路故障及片区居民用户用电故障由各个供电所负责,中高压线路则由抢修班承担。由于红塔区地理范围太大,从接到95598客服中心的抢修单到现场勘查故障,再汇报配网调度、填写工作票进行抢修,故障处理完成后再向配网调度申请复电,整个流程让抢修人员疲于奔走,抢修班16名工作人员只得24小时轮流值班。
流程复杂不说,由于对故障点、故障线路电压等级无法准确定位,也带来了工单派出方面的一些难题。
红塔分局抢修班吕勇说,有一次在春和镇,一条380V的线路发生故障,村民以为是高压线路便打电话到95598,接到派单后他与两名同事驱车半小时才赶到故障地点,确认情况后同事做现场维护,他又回到办公室填写工作票、向配网调度申请停电抢修作业,再回到故障点处理,一个小小的故障就需要花几个小时来完成。如果在接到报修电话的同时,就能判断线路为低电压等级,直接派给供电所就近抢修就行,能省去诸多路途往返时间。
探寻破解之道
“着手研发快速复电平台,主要就是为了解决电网发生故障时需要花大力气查找故障点等问题,希望能探索一条信息化支撑复电提速的有效途径,借助系统中的智能故障定位功能,我们可以快速定位、准确查找、分析故障点,对症下药,实现快速复电。”谈到项目建设的初衷,主要参与“快速复电平台”开发的玉溪局信息中心徐振如是说。
作为开展快速复电平台建设的首快试验田,玉溪局2012年3月领命启动信息系统研发,当时,为了做到抢修、配网调度、95598、客户之间的实时连通,一系列挑战摆在徐振和团队成员面前:要实现配网地理信息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客户系统等三套系统的交互应用,全国首次引入InService平台全英文界面而且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就像InService平台在玉溪本土化定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就让信息中心花了两个月时间加班加点地解决。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该平台属于全英文界面,全部进行翻译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为了尽快解决中文化支持问题,大家尽可能全面地将现场的中文开发环境以及诸如抢修供电的交互错误、中文用户名登陆错误等问题提交给美国产品中心,希望在分析调试中文化问题等方面得到帮助。经过多方协调,相关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另外,针对电网数据移植脚本不能在InService平台生成电网数据文件,团队专门请外国技术专家辅助分析,并提出了几个测试方案,通过不断调试,实现了数据的成功移植。
抛开技术研发方面的障碍,平台建设更是难在数据的搜集。
据鲍小峰介绍,快速复电平台由云南电网公司信息部牵头、玉溪局信息中心和红塔供电分局配合研发,引进智能停电管理平台InService后信息技术问题由信息中心的同事牵头来做,而红塔供电分局则主要负责电网数据的收集。数据收集工作量异常庞大,且必须保证百分之百准确。当时,从红塔分局各班组、各供电所326人中抽取了35人专项负责数据录入、制图,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第一阶段的基础数据才录入完成,今年4月投入试用阶段。
“那段时间大家非常辛苦,每天晚上,数据收集组的35位同事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而且周末也马不停蹄。开始的时候,由于对CAD制图不熟悉,每个人一天只能画一两个台区,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量,大家心生畏惧,精神劲儿也不是很好,后来在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我记得3月15日那天完成第一阶段数据录入,所有人都彻底松了一口气,心想终于成功了。”鲍小峰回忆。
信息化探索成效初显
历时1年多的艰苦工作开发建设的快速复电平台,按照徐振和团队当初的设想就是“既要立足于营配信息集成,又是营配信息集成的高级应用”,消除现有工作流程中人工化工作和手工重复工作,搭建一个智能化、分析科学化、操作简单化、应用实用化的停电管理分析系统。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精益管理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了呢?
据红塔供电分局配电部主任鲍小锋介绍,快速复电平台将抢修、配网调度和95598连通,抢修人员用平板电脑接收报障信息,到场第一时间填写处理单,95598收到抢修人员回单,可及时反馈客户,拓宽了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快速复电平台的支撑,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更加快速。而且,通过图形化工作界面的移动抢修管理平台,减少重复派工,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实现精确计算停电影响范围和时户数,支撑计划停电和故障停电的时户数统计。
95598坐席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多用户故障合并进而减少重复派工,还可以更直观地掌握现场抢修进度,抢修流程得到精简,复电速度随之提高。
以前客户报修,95598坐席人员必须通过手机或者网络无线对讲机手持终端向抢修人员询问抢修进度:何时到达故障点?故障情况如何?工作票反馈情况怎样?配调是否允许抢修作业?故障处理完毕后复电情况怎样?
据玉溪局95598呼叫中心坐席人员刘莹兰介绍,以前接到客户反映无电信息,无法判断高低压线路问题,只能先通知供电所人员到现场查勘,再根据情况来处理。但有了快速复电系统这个信息化平台后,客户电话告知无电时,坐席人员便直接可以在电脑上看到是哪一个电压等级、哪一段线路、哪一个台区出现“红点”,了解所在片区开关、断路器处于哪种状态,在派单给抢修人员时便可明晰派单部门及故障区,缩短抢修流程、提高派工准确率、减少客户停电时间。
而且,抢修人员可以在确认故障点后直接通过“平台”回单,并且填写工作票,可以在作业完成后直接向配调申请复电。坐席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直观地看到抢修人员是何时到达的故障点,何时开始作业,何时开始复电,对整个抢修流程的监督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现场”化。复电后,平台上的“红点”自动变为“蓝点”,方便及时回复、通知客户,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对于快速复电平台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一创先核心指标,云南电网公司信息部系统规划科科长赵志宇表示高度认同。他认为,玉溪局在配网GIS系统信息维护方面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并且做出了特色,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多用户故障合并减少重复派工将大幅减少停电时间。
不断优化持续改进
“快速复电平台‘诞生’才几个月,这一新生事物仍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持续优化。例如,将配网实时数据采集整合到平台中,实现每时每刻的数据动态更新,就能更多地提升故障定位等方面的准确性。”赵志宇如是说。
针对移动抢修终端在户外作业时不太好用、平台采用的地理沿布图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不方便阅读等问题,徐振表示,目前这些问题已着手在解决,有望尽快购置性能更优的终端投入使用,同时,今年底、明年初将更换成视觉效果更佳的网络单线图。
谈到平台是否具有推广价值,赵志宇抱以深深的期待,他认为目前平台的运行体现了营配信息集成的高级应用,如果要在全省推广,需立足于各供电局营配信息集成方面的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