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赖增鹏 |
抵达陌生的城市,手里只要有一张地图,各大街小巷楼宇住宅跃然脑海,方向更清晰了。如果把这种“地图思维”放到设备运维管理上,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呢?近年来,深圳供电局对设备实行差异化运维管理,2013年,输变电主设备跳闸率同比下降37.3%,比近5年平均值降低了25%。
方向明确差异化管理设备
“以前只有主管或班长,才知道哪些设备是重要的,要加强巡视维护。而他们也只能凭经验判断,还不一定准确。”聊起设备运维,深圳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继保部副主管尹中华说,“现在大家都心中有数,干活更明确了。”
原来,该局根据电网情况梳理出深圳与核电及香港联网设备、500千伏变电站母线、主变、开关、线路等5类关键设备共392台(套),明确告诉班组哪些是要重点关注的设备。人人都知道哪些设备重要,干活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按照“地图思维”,既然目标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做”的问题。“每一类设备运维标准既有行业规程,又有南网规程,还有厂家的维护要求,一不留神就关注了这个、遗漏了那个,都很不爽。”基层员工时有抱怨。
“我们现在统一了这3个标准,把每类设备的日常巡维、试验、检测、检修等要求,统一成《主设备运维策略》,员工只看这本就可以了,减轻了基层的压力。”生产设备管理部资产策略管理科兼输变电设备管理科科长邓世聪如是说。尹中华指着运维策略说,“你看,我们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工作的周期和交付项都很明确。”
据了解,不同的设备,按照其重要度和健康度,分为4个管控级别,有不同的巡视周期、维护内容及大修技改标准等。2013年,深圳供电局累计开展特巡特维近9万台(套)次,发现缺陷3328项,其中紧急(重大)缺陷就有237项。
四方“会诊”唤醒沉睡的数据
“目标明确、方法清晰,干得究竟怎样呢?”面对提问,邓世聪向记者介绍起身旁的册子——《深圳电网关键设备运行管理与技术分析责任表》,“我们现在不仅明确了责任人,还要求每个责任人必须做到关键设备‘讲清楚’。”
翻开册子,扉页上明确写着:每一个责任人必须能够说出所管辖的设备需要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目前设备状态,同类型设备运行情况。“现在大家都盯着自己的‘责任田’,不敢有半点松懈。”尹中华说。
500千伏鹏城主变套管试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按照以往的经验,试验介损值不超过0.7%,我们就认为设备是健康的。但去年,试验完之后,我们把该套管的历史数据,同类型套管的运行数据都拿来分析。我们甚至拿了广州、佛山等几个兄弟局的该类套管数据作比较,发现该类套管试验介损值有增长过快的趋势。返厂检测后,确定该类套管确实工艺不精,存在‘家族缺陷’。”该局技术专家黄炜昭说。
“去年,各生产单位尝试着开展了‘设备关爱1小时’,不定期召集运行、试验、检测、检修的‘专家’共同对关键设备进行会诊,从运行状态、运维措施执行情况、历史缺陷运维策略是否需改进等方面对设备进行全维度分析。”邓世聪说,“效果很好,像鹏城套管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我们电网运行的风险,还引起了兄弟局的重视,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针对关键设备,今年该局还建立起“分层分级分时期”的数据分析体系,要求每季度由部门主任主持,至少召开一次综合性的设备技术分析会;每月由专业分管副主任主持,开展一次设备技术分析;周例会上安排专业技术骨干对系统内发生的设备故障通报材料进行专业分析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分
析比较,让沉睡的设备数据说话,服务于设备的运行管理。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设备管理“全景地图”:哪些设备是重要的;哪些设备是我管理的,我要掌握设备的哪些方面;设备的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对未来的巡视维护有何帮助。“大家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不断地持续完善,设备管理就会越来越精益。”深圳供电局生产设备
管理部主任李林发说。(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