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天有45万人在国家电网的信息化系统中完成各种操作,关于管理设备的台账就超过了8000万条;同时,国家电网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电网的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改变,同时这些变化对信息化系统发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提出建设SG-ERP工程,用以支撑智能电网各个环节。“SG-ERP”是在“十一五”建设成果SG186的总体架构基础上,通过平台集中、业务融合、决策智能、安全使用等理念,将发电、输电、调度等具体应用纳入到整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来。
小应用避免大损失
国家电网总信息师吴玉生在介绍信息化系统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时曾指出:“首先要坚强和智能并重;第二是强调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的全过程。”SG-ERP区别于SG186之处就在于其纳入了电力应用的全过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加强了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因此对建设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中国电力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辜体仁告诉记者,他曾观察过浙江嘉兴市电力系统的ERP系统。在系统上,辖区内电线的离地高度是可以实时显示的,目的在于防止积雪过多压断电线。其原理是在电线两端设置物联网感知设备,通过感知电线两端的受力大小来测算电线的离地高度。如果高度超出警戒范围,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通知最近的巡检人员前来检修,有效地防止了冰雪灾害天气造成的大规模断电现象。这只是ERP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方面一个极小的应用,但免去的损失却不可估量。
在便民服务方面SG-ERP系统也能发挥不小作用。国家电网山东公司的呼叫中心给辜体仁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山东公司的ERP电力营销模块中,包含呼叫中心功能。整个具有170人工坐席的呼叫中心设有巨型屏幕,动态显示5分钟以内的全省各地用电情况。投诉电话打进来的同时,人工客服可以从电脑上查询到当地的用电情况,并且通过系统与相关维修人员联系。电力营销模块和生产管理模块的流畅对接,使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统一标准是关键
目前,各省市和自治区都在建设自己独立的ERP系统,如何对这些ERP统一管理和监督?秘诀就在于统一标准。以资产管理模块为例,SG186在代码统一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仍未完成。SG-ERP将在统一全国各省ERP标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过去搞信息工作的人最怕换领导,换一个领导就换一套管理办法,相应的信息系统就要重新研发,一个新的ERP系统研发出来至少要半年。”辜体仁介绍,在广州大亚湾核电站,过去就有一套财务系统,后来推行ERP,又重新建了一个新的财务系统模块。如果将两套系统集成起来,非常复杂。丢弃以前的那套,又非常可惜。最终两套系统双轨并行,但给工作带了很多不便,形成了极大的浪费。
正是根据过往的经验教训,国家电网总公司要求各分公司以后在建设ERP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标准,对建设哪些模块、模块必须具有的功能、标准代码是什么、必须传送的核心数据等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来,先进经验的可复制性大大增强,为以后国家电网建立全国统一的ERP平台,解决各省各自为战的现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正是这一举措,使得SG-ERP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工程。
会思考的ERP
国家电网根据此前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建成覆盖全国的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的特点就是电压高、损耗小、传输能力大,可以把在一千甚至是两千里公里以外的电能,比如说从西部运到东部的电力中心。”西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储备丰富,而东部供需紧张,西电东输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管理和调度如此庞大的电网,必须依靠同样坚强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抄表、变电站检修、无人巡检等方面广泛应用,在“十一五”期间的SG-186工程中,已经能够做到采集来自物联网感知层设备的实时数据,而在SG-ERP工程中,这些数据还将被进一步分析,并且对国家电网产生辅助甚至替代决策的作用。
“特高压运行系统的信息可以反应到ERP系统,对于领导层的宏观管理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比如输多少电过去、特高压的送电量是多少,都会在ERP里面反应出来。但是ERP目前还做不到具体的调度决策。目前,具体调度都是由生产调度系统来做的。”辜体仁告诉记者。
辜体仁认为,SG-ERP在减少重复建设上同样功勋卓著,他举一个最简单的应用案例。“某地想要新修建一个电厂,于是向上级单位申请。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ERP查看当地的用电情况和电厂密度,如果离建设地点不远处已经有一个电厂,而当地的供电需求又没有那么大的话,这个电厂就没必要再修建了。ERP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