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午夜,寒冷天气里,位于马连道的一处架空线路入地改造施工现场,身着安全马甲的电力施工人员正操作撤线拔杆。2017年,本市启动了“架空线入地大会战”,按照市政府要求和计划,全市在首都核心区(东、西城区)范围内,对68条共计65.2公里道路两侧的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整体工作量达到“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作量的5倍。其中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负责直接组织实施58条、50.61公里道路的电力架空线今年年底将全部实现入地。
国网北京电力将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列为2017年电网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按照“大会战”模式,成立了国家重大项目电力建设与服务总指挥部和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分区划片,专人专班,实现“一条道路一个项目负责人”,组建工程公司等预备队,选派各专业骨干成立共产党员突击队,全力推动工程建设。
“电力架空入地施工为室外作业,环境寒冷,施工人员着装厚重,操作不便;入地电缆在低温下外壳硬化,不易弯曲,给施工增加了难度;路面因寒冷更加坚硬,影响了破路施工速度。”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魏世岭说,国网北京电力在现场指挥部、5个项目组、7个专业工作组基础上,集中优势力量,将刚刚参与十九大保障239名骨干人员充实到各项目组,优化组建“5+7+N”组织保障团队,全力冲刺架空线入地施工、送电,高峰期各类人员4586名、机械车辆756台参与架空入地大会战。
国网北京电力充分发挥党员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的作用,围绕物资配送、停送电计划、土建验收、优质服务等18个关键环节,开展在施工程现场全方位、全覆盖检查管控,检查点位3801处。截至目前,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累计竣工投产40项,投产率70%,拔除电杆298基。
“电力架空线入地”进入秋冬季施工以来,按照市政府要求,施工现场要实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 “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夜间施工时,在各施工道路,增加洒水降尘频次。胡同施工时,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与工作部署,在狭窄的胡同内,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面,采用湿法作业的方式,避免出现扬尘情况。施工结束后,第一时间将堆放的物料覆盖起来,并及时清理施工垃圾,让居民出行更安全、更放心。
11月22日,北京电力公司组织了对架空线入地工程现场的首次“飞行检查”。“飞行检查”是通过安全标准化APP随机选择施工点位,在不提前通知的情况,直接到现场按照检查流程依次对现场工作票、安全措施、人员行为、安全工器具、视频监控设备及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检查。截至目前,架空线入地工程已经接受“飞行检查”6次。
为进一步规范架空入地工程施工验收,落实技术标准,严控施工工艺,国网北京电力还从按图施工、现场验收、接头把控、耐压试验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结合“智慧工地”多点覆盖、实时监控,及时纠正违章,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可控。
从2016年开始,国网北京电力编制了《配电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工程技术细则》,并以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东城区南池子大街为“模板”完成了架空线入地典型设计,涵盖了架空线入地的技术原则、设备选型、建设规模等内容,为今年大规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将架空线入地工程与“国际一流”电网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改造。架空线路入地后,除改善城市环境,也提升了电网安全可靠性。采用地下电缆方式为首都核心区市民百姓供电,将避免由于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汽车撞杆、异物搭挂等外力破坏造成的配电网故障。此外,电力公司对于电缆维护有一套成熟规范的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局部放电试验、电缆介损试验、电缆运行环境检查等多种措施,能够准确的掌握电缆运行状况,确保电缆安全稳定性。
至“十三五”末,首都核心区主次干路将全部实现电缆供电,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年户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首都核心区将打造成为“安全可靠、智能互动、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国际高端智能配电网示范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市架空入地办成立协调推进组将现场办公
11月27日,北京市架空线入地专项整治办公室在建国门架空入地现场指挥部,组织召开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协调推进组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市架空入地协调推进组正式入驻,推进组“专人专班”现场办公模式正式运转。
协调推进组由来自市架空入地办组织市交通委路政局、市公安局交管局、东西城政府和市电力公司、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市公交集团电车公司、北信基础、北京联通共13名骨干人员组成,到建国门架空入地现场指挥部集中办公,将协调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研判可能存在制约工程进展的难点、督导检查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等相关工作,为及时高效完成年度入地任务提供保障。
原标题:北京电力核心区50余公里架空线年底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