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凌晨2时,零下11摄氏度,北京市西城区二环边的白云路,寒霜氤氲街道,伴随着手指冻麻至无知觉,杆顶作业的电力工人小张又一次无奈地停下手中拆除电杆的活儿,向着双手用力哈了几口热气。
同一时间,在白云路上的另一处电杆点,施工吊车的轰鸣声打破凛凛夜晚的寂静,不见嘈杂凌乱,没有尘土飞扬,队长李宁扯着嘶哑的嗓音,睁着熬红的双眼指挥刚拆除的废旧电杆落进卡车运离现场。
进入12月,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进入集中撤线拔杆阶段。然而,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用电的影响,施工都在每日凌晨0~5时进行,4600余人次的施工人员分布在各作业点。
记者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12月14日,首都核心区58条道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全部投产送电。西直门南小街、樱桃胡同等14条道路已经率先完成撤线拔杆任务。
先建后拆,4600余人次零点激战
线缆入地,撤线拔杆。作为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之一的架空线入地工程,2017年,北京市启动了“电力架空线入地大会战”,要求首都核心区(东、西城区)范围内,58条、50.61公里道路两侧的电力架空线入地,整体工作量是“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作量的5倍。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架空线入地实施的高峰时期,国网北京电力在2097个作业点同时开工,最高时单日投入人员就有4700余人。眼下的撤线拔杆任务,因涉及近3000基电杆,目前已投入4600余人次之多。
据悉,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用电的影响,国网北京电力在此次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中采取先“建”后“拆”的方式,只有建好一条同路径的地下电缆线路后才拆除架空线路。
“任务量确实很重。”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架空线入地工程党员突击队队长李宁感慨地说。
记者13日凌晨现场采访时也注意到,由于大部分道路白天行人车辆密集,施工作业只能在夜间零点以后进行,然而目前夜间气温很低、能见度也差,特别是最近一周气温持续走低,夜间温度均低于零下10摄氏度,但为了行动方便,工人们只能穿棉质工作服,为了能套上绝缘脚扣,工人们都不能穿棉鞋,头上只戴着一顶安全帽。施工作业非常艰辛。然而,就这样,一晚上一条道路9个人组成的施工队也仅能拔除8基电杆。“此外,目前大部分电杆上的三线搭挂现象还比较严重,协调起来很困难,暂时还不具备拔除条件。”李宁补充道。
记者获悉,为协调三线搭挂问题,北京市成立了由市交通委路政局、市公安局交管局、东西城区政府等单位组成的架空线入地协调推进组,目前已入驻国网北京电力。下一步,国网北京电力也将在个别路段利用10时至16时之间的时段组织撤线拔杆,进一步提速拔杆。
至“十三五”末,首都核心区全部实现电缆供电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电线杆上的附属配件进行气焊切割。 范超 摄
美化胡同、腾出空间、降低隐患,工作好不好,百姓说了算———
“这个活儿好啊,电力设备入屋子,胡同敞亮了”“以前每个杆子上都有数十条线太乱。现在清爽了,街道特别干净,不挡天空了”“家门口的改变才是最美的风景”……
记者多处走访发现,架空线入地完工之处,周围的百姓赞美连连。他们切身感受到,街道的“风貌更新、风韵更浓”。在已改造完成的栅栏商业区樱桃斜街、西直门南小街等路段,电力线、通信线混杂而成的黑色“蜘蛛网”消失了。仿古式箱式变压器或被安装进屋里,或结合当地街道文化特色设计外观,电力设备“隐形了”,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