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感觉到,今年的雾霾天确实变少了?”12月28日,冬日暖阳中的西安古城墙清晰、通彻,冬跑爱好者刘先生一边用跑步迎接着新年一边交流着自己的直观感受。
“以前每个供暖季开始天就变得灰蒙蒙的,从来没见过这么蓝的天!”11月26日,新疆乌鲁木齐,湛蓝的天空与天山山脉融为一体。望着巍峨的博格达峰,环卫工人阿娜尔古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相比于往年的雾霾肆虐以及民众对环境满意度的断崖式下跌,今年西北地区的雾霾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西北蓝”又回来了。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西北部分省(区)进入供暖季后,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平均优良天数增加12天,以西安为例,2017年冬季优良天数同比增加约23%。
其实这样的变化并非偶然,2017年国网西北分部加快了以电为中心的清洁、低碳、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促进了西北地区风力和光伏发电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西北风力和光伏总发电量首次突破1100亿千瓦时,达到1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新能源弃电量同比降低10.39%,迎来西北新能源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西北人民从去年的每用7度电中有1度是风力和光伏,提高至2017年每用的5度电中,就有1度是风力和光伏发电。节约了煤炭消费348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593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氮氧化物18万吨,有效促进了大气质量的改善,阶段性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多管齐下,守住绿水青山
踏入西北,千里河西走廊,茫茫戈壁大漠,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高耸入云,成片的光伏发电板折射出宝石蓝的光彩,这里是风和光的故乡。西北拥有多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和光伏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为全国之最。得益于“风光无限”的宝贵资源,西北地区的能源结构正悄然发生改变,新能源从无到有,截止2017年底装机规模达到8059万千瓦,占比超过总装机的1/3,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发展趋势。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2017年国网西北分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家电网公司各项清洁能源发展政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用绿色能源温暖西北大地。
12月31日,走进国网西北电力调度大厅,在西北电网新能源智能调度监视大屏幕上,可以实时、清晰地看到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交易情况。国网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处长段乃欣进行了介绍:“风和光的波动性、不确定性等固有特性对电网运行有着极大的影响,是制约新能源消纳的主要因素。2017年以来,通过采用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创新开展新能源发电智能在线评估,同时不断创新调度机制,利用西北地域辽阔、资源互补的优势,建立陕西与青海调峰互济、甘肃与新疆新能源互济等短期交易品种,形成新能源消纳工作的“新常态”,上述工作是今年新能源消纳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制胜法宝’。”
除机制建设方面外,国网西北分部在技术及管理方面也进行综合施策:优化缩短电力设备的“体检”和“治病”时间,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推进高电压等级、大容量燃煤机组的灵活性改造,火力发电为新能源发电“让路”。率先开展西北1150座新能源场站的核查工作,为电网和用户提供精准的“发电预报”,做好电网运行的“导航”。全力推进清洁能源供暖、电能替代等工作,让西北的冬季不再烟囱林立,让城市远离煤烟污染。国网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褚云龙自豪地说,“除上述成绩外,国网西北分部指导青海省电力公司成功实现青海电网连续168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打破了葡萄牙全清洁能源连续供电107小时的记录,具有标志性意义,李克强总理称赞‘这项工作有开创性’。”
携手治霾,共享绿色生活
西北地区的大好“风光”不仅服务于本地区,还为东中部地区送去“绿电”,实现了绿色生活的共享。截止2017年底,西北共建成7条直流外送通道,其中6条通道一头牵着西北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另一头连着东中部地区雾霾治理。2017年,国网西北分部着眼大局,积极沟通相关政府,在国网公司的领导下,从电力规划、新技术应用等层面,努力拓宽新能源外送的“高速通道”,破解了西北能源基地“窝电”困局。利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时差效应”和相互支援能力,开展与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发电权交易、富余新能源现货交易等,既缓解了西北地区弃风弃光矛盾,又提高了东部地区用电清洁性,实现了互利共赢。
2017年,西北的无限“风光”通过条条银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中部地区。这6条“电力天路”输送新能源电量288亿千瓦时,减少燃煤运输9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255万吨、二氧化硫4.5万吨、氮氧化物5万吨,有效的满足了东中部地区的用电需求,促进了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国网西北分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守护西北的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