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塘清水育好虾,虾肥人欢电力足。6月8日,湖北监利县棋盘乡码头村养殖户何海生用电泵从沟渠取水向虾塘注水。放眼望去,连片的虾塘和稻田宛若一个硕大的棋盘,呈网格状镶嵌在原野上。一条条笔直的电力线路纵横交错,源源不断的强劲电力为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用电提供坚强保障。
动力电通到虾塘边
分拣、打包、装车。6月5日清晨,一辆辆满载小龙虾的冷链货车,从棋盘乡码头村小龙虾合作社开往城区农贸市场。
“今年小龙虾大丰收,动力电提供循环水帮了大忙。”何海生指着塘边新建的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说。
棋盘乡是监利县虾蟹养殖大乡。这里湖河纵横相连、塘堰星罗棋布。过去因缺电少电,农家收入少,村民日子过得又苦又累。
“虾的生长对水质要求高,通动力电后,虾农们每隔三天抽水循环,保证水质清澈,也利于水草生长。”码头村党支部书记何春庭说。
2017年,监利县供电公司投入2.82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1483个,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683.57千米、0.4千伏线路1459.2千米,新增变压器587台,为全县水产养殖用电提供可靠电力保障。电力线路架到了湖区和养殖户的家里,原来的10米电杆换成了12米电杆,导线也由50平方毫米的“赤膊”线换成了240平方毫米的架空绝缘线。
用电有了保障,棋盘乡家家户户因地制宜搞起了特种水产养殖。何海生养殖了100亩虾蟹,同时还混养鳙鱼、桂鱼,一年下来可收入三四十万元。“像我这样规模的养殖户有很多,特色水产养殖让我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以前,天不亮就起床,启动柴油机往虾塘里抽水,费时费力,成本高、污染也大。通动力电后,合上电闸,白花花的水便顺着白色塑料软管流进虾塘。电足,出水快,省工省事又省钱。”说起农网改造的好处,何海生滔滔不绝。
“一个电话,服务到家,供电员工随叫随到,比私家电工还及时。”何海生说。5月23日的一场雷暴,把变压器熔断器打坏了一个。何海生拨通供电所抢修人员电话,抢修人员马上就到达现场,更换了熔断器,恢复了供电,一点都没影响虾塘用电。
电气化给力水稻种植
芒种时节,在享有“全国水稻第一县”的监利县,广袤的田野绿意盎然。6月8日,监利县黄歇口镇内荆河村种粮大户陈华祥站在田埂上,望着迎风摇曳的秧苗高兴地说:“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播、电气化灌溉……现代农业比传统农业更科学、更高效,这都离不开优质电能。”
有监利“女粮王”之称的毕利霞是工厂化育秧的开拓者。2012年,她率先创办了全镇第一家育秧工厂。经过6年的发展,她成了兴华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曾被湖北省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过去电压低,遇恶劣天气便停电,育秧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得不到控制,育秧的过程总是提心吊胆。”毕利霞心有余悸地回忆过去的用电经历。
监利县供电公司将保障现代化农业用电作为农网优先改造的重点项目,组织人员深入走访调研,摸清用电需求,提前勘查、设计,确定改造方案,按照“密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方式实施改造,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可靠用电。
电力有了保障后,毕利霞扩大了育秧规模,建成了40个育秧大棚和2625亩再生稻种植基地,购置了碎土机、抽水泵、排风机及喷灌装置等,水稻种植实现了电气化。
“碎土、催芽、育苗、播种、烘干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电,现代农业对电的依赖性很强。”谈起水稻种植技术,毕利霞娓娓而谈。育秧的第一道工序是碎土,一名工人操作一台碎土机,10天便可碎完全年所需的营养土,比纯人工碎土效率高出几倍;催芽要使用催芽筒,且保持水温在30摄氏度才能育芽;育苗时,每天要喷灌3次,为秧苗提供适宜的水分和空气湿度;稻谷收割后,还要使用烘干机加热干燥,防止潮湿发霉变质。
“工厂化育秧、订单式种植、机械化插播,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再生稻,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毕利霞在育秧大棚里检查秧盘时说,秧苗的品质直接影响收成,大棚里的电器设备就是育秧的“电保姆”。
目前,监利县已建成37个万亩绿色高产高效水稻种植基地,100个500亩以上再生稻基地,惠及贫困户2000余户。监利县供电公司将以建设小康用电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农网建设进度,提升农网供电质量,全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让村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监利县被列入全国百佳小康用电示范县,给监利县农网改造带来新机遇。通过新建变电站、供电线路、新增配电台区等,将极大改善全县用电环境,强劲的电力必将推动县域经济飞速发展。
——监利县县委书记 黄镇
电线换粗了,变压器容量增大了,电力供应充足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监利县棋盘乡码头村党支部书记 何春庭
原来村里只有4台变压器,今年新增了5台,农网改造为水稻种植和居民生活提供用电保障,村民们告别了“望天收”,乡村电气化推动现代农业向绿色高产高效迈进。
——监利县黄歇口镇内荆河村种粮大户 陈华祥
信息来源: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