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明确,2018年1月1日之后投运的光伏电站,三类资源区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55元/千瓦时、0.65元/千瓦时、0.75元/千瓦时,比现行电价下调0.1元/千瓦时;2018年1月1日之后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较现行标准降低0.05元至0.37元/千瓦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时璟丽表示,时隔一年再次下调光伏发电项目价格,释放出光伏发电补贴已步入退坡下行轨道的强烈信号。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分析指出,我国持续推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补贴逐步退坡,一是弥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不足,缓解补贴拖欠压力;二是近年来新能源发电造价下降很快,电价下调没有影响电站项目合理收益和企业投资回报率;三是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给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碳排放要求,发电企业出于实现内部平衡需要,也会选择发展、部署一定比例的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四是随着绿色证书交易以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推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电力将会更“值钱”,我国新能源发电将逐步由政府补贴过渡到由市场来平衡,实现不依赖补贴的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光伏产品生产成本持续下降。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至今,我国光伏产业各环节成本均下降近一半,其中2016-2017年,光伏组件价格下降幅度达到近21%,系统设备投资成本下降至5元/瓦,为光伏平价上网和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相比光伏成本的下降速度,分布式光伏0.05元/千瓦时的下调幅度较小,调整后的电价仍然能够保证项目合理收益。时璟丽也表示,鉴于光伏电站有指标限制、领跑者基地项目的批复量也是一定的,分布式光伏将是未来行业发展重点。
根据《通知》,“2018年以前备案并纳入以前年份财政补贴规模管理的光伏电站项目,但于2018年6月30日以前仍未投运的,执行2018年标杆上网电价”,多数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630”抢装潮还会出现。但“自2019年起,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按照投运时间执行对应的标杆电价”,2019年之后或将不再有“630”抢装,未来我国光伏产业将进入平稳增长期。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包括补贴拖欠、限电、电网接入、融资、土地等在内的非技术因素,是阻碍我国光伏发电价格进一步下降实现平价上网目标的重要因素。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表示,当前,电站投资成本中非技术成本占比越来越高,企业是否能承受补贴逐步下调的压力,取决于未来非技术成本能否实现大幅下降。此外,《通知》还明确,村级光伏扶贫电站(0.5兆瓦及以下)标杆电价、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度电补贴标准保持不变。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未下调光伏扶贫电价补贴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一方面光伏电站的收入将成为长期、有保障的扶贫资金重要来源,有利于推动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光伏扶贫领域的深入推进,将加大对光伏制造业的需求,未来我国光伏扶贫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光伏企业投资和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