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太阳能

请登录

注册

10年两轮狂飙突进 光伏巨头为何走老路?

2018-02-05 10:49:13 华夏时报
A A
读史使人明智,对于企业和行业而言亦是如此。时至年关,单晶龙头隆基股份3年扩产计划出炉,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光伏行业。2017年,光伏行业一
读史使人明智,对于企业和行业而言亦是如此。时至年关,单晶龙头隆基股份3年扩产计划出炉,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光伏行业。2017年,光伏行业一片火热,光伏企业纷纷你追我赶扩产能。
 
对于此轮企业产能扩张,光伏行业人士将原因指向了630抢装刺激及光伏巨头拼抢市场份额。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至今的光伏产能“大跃进”景象与2007年、2008年表面上看颇为相似,而10年前的无序扩张曾导致诸多光伏企业衰落,此次扩张与10年前有何变化?产能过剩历史又是否会重演引发行业深思。
 
产能“大跃进”
 
光伏企业正在进行一场产能扩张的较量。
 
近日,隆基股份发布了产能扩充战略3年规划,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2020年底达到45GW。按照这份规划,仅今年产能增幅就高达87%。
 
而另一单晶硅巨头中环股份在2017年9月新增5.8GW的单晶硅产能规划,新增后中环股份按照规划到2019年年底的单晶硅产能将达到23GW,而据中环股份不愿具名高层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2019年的时间点是给项目留有余量,主要抢在2018年年底达到23GW的产能。
 
但从数字对比不难发现,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在产能扩张上互不相让,而且都将今年作为产能扩张的关键年份。单晶硅扩产只掀开了光伏行业扩产的一角。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的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刷新了2016年34.53GW的历史最高纪录,国内市场新增53GW,同比增长53.6%,其中多晶硅、硅片以及电池片等产业链诸多产品的产量增幅均处于上升态势。
 
除了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在单晶硅领域加码扩产外,多晶硅领域的扩产也毫不相让。其中,通威股份的大手笔十分惹眼。
 
记者梳理通威股份公告,其在2017年通过自建光伏项目和合建光伏项目两种方式共斥资341.4亿元加码光伏行业,超过其2016年208.84亿元的营收。在2016年和2017年,通威股份通过发债、资产重组、剥离资产等方式筹资近百亿。
 
而据公告,通威股份仅就包头和乐山两个10万吨多晶硅项目加之现有的2万吨产能,项目完成后通威股份多晶硅产能将超过保利协鑫位居全球首位。
 
实际上,除上述三家典型企业外,包括保利协鑫、天合光能、中来股份、阿特斯等诸多光伏企业也纷纷入局这一波光伏产业链扩张潮。
 
抢装刺激
 
这一波光伏企业产能扩张,与“630抢装”刺激息息相关。
 
2016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分资源区降低了2017年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并表示今后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暂定每年调整一次。按照规定,2017年以前备案并纳入以前年份财政补贴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在2017年6月30日以前投运的,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及补贴标准。
 
对于2017年与2016年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可以看出,2017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电价降幅分别为18.75%、14.77%、13.27%。
 
为了享受2016年更高的光伏上网电价,光伏企业们纷纷在6月30日前建成投运,630抢装潮卷土重来。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4.4GW,超过上年同期22.5GW。
 
“这次扩张是看到2017年630价格刺激效应,再加上分布式、扶贫式光伏的民营企业爆发式投资,导致国内光伏快速增长,装备企业满负荷运转,甚至拉高价格出货都供不应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信息部主任薛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此轮扩充产能,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下游应用端,国内每年新增装机占全球的50%以上,且装机投资成本、发电成本只有10年前的1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消纳国,这是与10年前两头在外(技术在外、市场在外)的情况完全不同。”
 
此外,有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光伏企业扩产也是扩大规模,以此来抢占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昔日泡沫中的淘汰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7年-2008年,国内光伏企业经过产能扩张后开始出现“泡沫”,而随后出现的产能过剩叠加“两头在外”双反调查,诸多光伏巨头资金链告急,未躲过周期轮回走向落寞被重组甚至破产。
 
恰似原油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地位,作为整个光伏行业的源头,多晶硅材料对光伏行业的影响可谓牵一发动全身。2009年,多晶硅被列为过剩产能行业,缘由则是此前的光伏在此之前短短数年的大扩张。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多晶硅产量从2005年的60吨,一路飙涨,这一数据在2006年-2008年分别达到287吨、1156吨、4000吨,增产速度以倍计算。
 
而狂飙突进的增产也令光伏巨头反思。据媒体报道,前光伏巨头之一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就曾在2007年公开表示,“光伏泡沫”已经出现,由于多晶硅原材料全部依靠进口,中国的光伏产业“大跃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遭遇多国贸易打压,多晶硅价格自塔尖滑落。多晶硅价格暴跌之前,诸多光伏公司囤积了太多的货而国外需求减少,许多中小型厂商减产甚至停产,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中国光伏企业也受到波及。
 
此后,国内光伏行业逐渐走向萧条,到2012年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开始全面亏损,随着欧美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包括尚德、赛维、英利这些曾经的光伏巨头陆续爆发危机。如今,曾名噪一时的无锡尚德路、江西新余赛维大道的路名如今已鲜少有人提及。
 
产能过剩风险酝酿?
 
光伏产能大扩张重现,是否会再次引发历史悲剧重演的争论在行业点燃。
 
“之前扩张是谁有钱谁就能参与,而从上一轮的野蛮生长中走出来,这一轮扩张的光伏企业多具有行业积淀,光伏行业在走向成熟,与上一轮还不能直接比较。”历经光伏行业周期轮回的国内某光伏巨头企业一位高层告诉记者。
 
华创证券分析师王秀强告诉记者,“因为产能扩张,尤其是多晶硅、硅片放量,必然将引发价格下降的新变化,在这种趋势下,马太效应出现,低成本、高竞争力的公司会胜出,尤其是像隆基、通威、保利协鑫等这些光伏行业巨头,现在的规模扩张与企业未来的市场布局直接相关,巨头们的策略是通过把自己的市占率提高,从而淘汰掉高成本的竞争对手。”
 
而这也得到了企业的佐证。“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形成前几名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后面的企业只能占到15%-20%的市场,这是行业发展的规律,如果不抱团的话,行业也容不下那么多企业,规模效应非常明显。”上述某光伏巨头企业一位高层告诉记者。
 
而目前这种抱团的趋势已经出现,有意思的是,这种抱团是单晶硅与多晶硅龙头之间的交叉联盟。具有代表性的是,通过合资建厂、股权融合等方式,协鑫联盟中环股份,通威股份联盟隆基股份。
 
尽管企业都较为乐观,但关于光伏产业扩张存在风险的声音仍渐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日前公开提示行业,要特别警惕产业过热的问题,不管是多晶硅还是电池片扩产都很厉害,但在扩产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全球市场进行考量,扩产规划要和技术准备做匹配,“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场环境,我们非常不乐意看到2011年左右出现的光伏制造业过剩的重现。”王勃华称。
 
原标题:10年两轮狂飙突进 光伏巨头为何走老路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