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让我们腾出手来发展产业,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记者日前在临潼区采访“光伏扶贫”时,小金街办贫困户赵红儒发自肺腑地说,光伏扶贫为像他这样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来了极大便利。2017年以来,临潼区因地制宜,在山区街办大力推广光伏扶贫项目,目前首批实施光伏扶贫的贫困户已经开始受益。
因地制宜布局光伏产业
临潼区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仁宗、小金、穆寨三个山区街道。由于受地域和自然条件限制,这些区域种植养殖和第三产业项目少,集体经济薄弱,脱贫攻坚工作难度相对也较大。
2016年7月,陕西省扶贫办与省发改委联合下发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在18个重点光伏扶贫县的1932个贫困村建设总装机10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保障19.5万个建档立卡无劳力贫困户年获得稳定收入3000元以上。实施对象分两类:一是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二是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
这给了临潼区扶贫工作极大启发。临潼区扶贫办主任刘军鹏说:“考虑到临潼几个山区街办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因残因学,缺乏有效劳动能力,我们认为发展光伏产业是个路子,‘光伏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造血式’扶贫的途径之一,它的优势是解放劳动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多了一笔收入,有余力的则腾出手发展其他产业。”
2017年,临潼区将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举措之一,邀请相关企业多次对全县光伏发展进行调研,同时与相关部门会商支持“光伏扶贫”的举措。目前,临潼光伏扶贫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村级光伏电站。利用村集体空闲土地、公共建筑屋顶等有条件区域,建设单个电站100千瓦至200千瓦的光伏电站;二是户用光伏电站。充分利用贫困户住宅、稳固养殖建筑屋顶、院内空闲土地建设户用光伏电站。
穆寨街办利用几个空闲的办公楼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街办副主任杨新武说,项目规模130千瓦,年收益10万元,向街办202户贫困户分红,每户每年约分红500元。小金街办则分别在林业站、街办办公楼、社区架起了光伏设施,2017年12月正式并网发电,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每年可收入20多万元,贫困户年分红约千元左右。
保证公平持续地收益
在小金街道办小金村,59岁的贫困户赵红儒,他正拿着抹布仔细清理自家楼顶上的光伏面板。
赵红儒家里一共3口人,本人肢体三级残疾,妻子龙菊玲智力二级残疾,全家一直仅靠种地为生。在得知扶贫小额贷款可以免息提供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后,赵红儒主动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在自己屋顶建了6.6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为1万度,现已有2笔卖电收入,共计1100多元。
54岁的张东组村民杨广生也尝到了光伏发电的甜头。2016年,杨广生的独子因脑溢血去世,留下2个未成年的孙子,祖孙三人相依为命。而他本人患有脑梗无劳动能力,家中生活困难。为让他家有一个稳定收入来源,帮扶干部熊浩联系爱心企业,为其捐建了5.4千瓦光伏电站一座,设备安装在房顶上,被杨广生称为“黑玻璃”的设备很快产生了效益,2017年8月并网至今,已累计发电3800余kwh,经济效益达3000余元。
“村级电站每年可有7万元到9万元的发电收入,其中有36000元作为贫困户专项扶贫收益资金,余下收入扣除相应税金、运维费用、土地租金后,每村每年还有3万元至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临潼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光伏设施建成后,发电的收益如何发放,保证公平呢?临潼区确立了分红原则和方式。遵循在册贫困户以户为单位平均分红的原则,根据电费回收情况,每年至少分红两次,分红资金通过惠农一卡通直接兑付到户。
据悉,目前临潼区已建成光伏扶贫电站等5个,总容量535.9KW。下一步计划建设的光伏扶贫电站还有18个,容量817.745KW,建成后2192户建档立卡户将享受分红。“按最低一个60千瓦村级电站帮扶20户贫困户计算,每户每年保证3000元收入,电站的建设将给受益贫困户和贫困村带来至少20年的稳定收入,同时确保公平。”刘军鹏说,光伏产业扶贫实现了可靠、长期、稳定的收益,增加了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了相关贫困户能稳定脱贫,贫困村稳定退出,极大地助力了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