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严控规模的光伏新政一经下发,便开启了市场的急冻期,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产品价格的快速下跌。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了新政前和一个月后光伏组件的集采开标价格,310W单晶PERC组件的月跌幅达18%,最低单瓦价格直逼2元。雪上加霜的是,开标价格并不是中标价格,为加大中标率,还存在议价空间,除去招标企业大额订单的强大议价能力,这也反映了当下在需求低谷期企业争夺订单的惨烈现状。
高效单晶组件之外,常规单、多晶组件的价格在新政后的一个月均跌逾12%,单瓦价格降0.3~0.4元,部分二线组件企业已出现1.7元/瓦甚至更低的报价。而过去的2017年,来自Pv infolink的数据显示,从去年“630”到年底,常规组件单瓦价格仅降约0.2元。
受中国内需骤减影响,PVmagzine分析师预测2018年底全球光伏组件价格将降至约1.78元/瓦,且考虑到持续的供过于求,价格恐难出现反弹。
2017一路高歌 vs 2018断崖式下跌
时间回到2017年,光伏组件价格可谓一路高歌。“630”抢装阶段,国内常规组件上涨至2.8~2.95元/瓦。抢装潮结束后,市场并未按照往年惯例进入传统淡季,组件价格就势坚挺。
其中,国内分布式光伏的“狂欢”及美国市场由“201”调查引发的集中囤货可谓价格曲线生变的主要“催化剂”。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2017年下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12.44GW,是2016年全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的3倍,成为2017年光伏市场的狂欢半边天。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美国新变,“201”调查引发囤货潮,去年第三季度集中输入美国市场的组件规模达5~6GW。需求支撑之下,去年下半年光伏组件价格高位延续自年底,随着冬季停工季常规组件价格缓跌至2.68~ 2.7元/瓦。
而2018年,最后一个“630”抢装潮并未有效刺激价格攀升, EnergyTrend统计,3~5月,常规组件单瓦价格由2.5~2.6元小降至2.4~2.6元。
“630”还未起势,“531”新政突发而至,普通电站暂停、分布式光伏约10GW指标用尽……国内光伏规模管理方式“大变天”的同时,直接宣告了国内需求的急转直下。“531”新政后一个月,常规组件单瓦价格直降0.3~0.4元。在市场停产、关停、倒闭等一片哀鸿遍野之下,价格或现断崖式下跌之势。
价格恐难反弹 2019年Q2进入“1”元时代?
在市场需求难以提升的预期下,价格恐难反弹。
纵观国内市场,今年下半年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于光伏扶贫和第三批应用领跑者基地项目。
2017年光伏扶贫指标主要包含部分省份将普通电站转为集中式扶贫电站的部分和“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电站部分,共计约13.8GW。根据补贴调整方案,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以及部分“十三五”扶贫电站已于“6˙30”前并网。下半年首批扶贫电站剩余部分加之即将下发的第二批约4GW指标,2017年光伏扶贫并网规模或不超6GW。
而第三批5GW应用领跑者项目按规定于年底并网,拉货潮将从第四季度开始,皆为高效组件。不过,此批领跑者项目在以电价为核心评定指标的基准下,上网电价普降三成以上,最低电价达0.31元/千瓦时,低于当地脱硫煤标杆电价。为保证项目收益率,电站投资业主势必对上游组件企业施加降价压力。
就企业悉数寄希望的国际市场而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累计出口光伏组件约37.9GW。业内专业人士治雨分析指出,要想短期内通过海外市场弥补国内需求真空,需要出口保持100%以上的增速,短期内看这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此外,刚刚建议对进口电池和组件征收防卫关税的印度市场,某一线组件企业分析,由于具体税率、实施时间、是否追溯等仍待确定,并且考虑过往印度贸易案皆不了了之的情况,预计难以促发类似去年美国“201”调查的囤货潮。
需求不振的同时,市场产能过剩隐忧显现。PVmagzine分析师指出,以上游多晶硅环节为例,即便多晶硅生产商降低产量,产品还将有22%过剩。当下,一线企业的扩产计划仍按计划进行,未来几年供求过剩的局面或无法缓解。
2018年市场“寒冬”已定,而2019年上半年或更加悲观。据悉,目前全国已经备案但是并未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达20GW+,部分项目或继续并网以排队等待2019年指标,这很有可能导致2019年的分布式光伏指标还未下发就已用完,2019年做什么?
此前在第三批技术领跑者项目的中标企业公示中,列出了组件(电池转换效率23%+ 组件转换效率20%+)的2019年Q2的预期单瓦成本,最低1.3元,彼时令业内哗然。不过当下怎么看呢?
当然,光伏价格的最低点仍取决于上下游企业的盈亏成本,特别是上游硅料。EnergyTrend数据显示,上周国内多晶用硅料价格RMB 77~90/KG,单晶用硅料RMB 90~1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