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光伏新政,光伏市场惨淡运营
占据全球光伏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市场,在531光伏新政后突然掉头向下,变得惨淡。虽说这是光伏告别野蛮生长的必经之路,但也确确实实令众多光伏企业“闪了下腰”。
上半年光伏企业总体运行情况分析
部分企业明确表示政策因素的影响已经显现,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但从总体来看,有将近七成的企业营业额实现增长。据前瞻发布的《光伏行业投融资前景与战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特变电工、阿特斯、通威、正泰、保利协鑫、晶科、隆基营收均破百亿,分别达到186.1亿元、141.5亿元、124.6亿元、119.02亿元、110.32、106.3亿元、100.02亿元。除此之外,中环、隆基、阿特斯等企业营收增幅超50%。
在净利润方面,30家企业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中,正泰、特变、隆基、通威的绝对增长值遥遥领先,分别达到了17.83亿元、14.25亿元、13.17亿元、和9.19亿元。
光伏企业出走海外成了理所当然
面对低迷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纷纷寻求海外的机会,出走海外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以逆变器企业为例,阳光电源能电气相继宣布产能3GW的逆变器制造基地在印度投产,阳光电源另外还在美国设立本土化综合服务中心。英威在531政策后,将海外布局由年初的35%提升到了60%,光伏企业的战场大部分转移到了海外。
为什么光伏企业扎堆出海?
价格上,光伏供应链价格一路下滑,尤其是下游电池片、组件价格一跌再跌,已经渐渐逼近成本线。如今单、多晶电池片主流价格已落在1元/W以内,单、多晶组件主流价格下降至2元/W以内。不仅如此,531后EPC中标价格平均下降1.1元/W,降幅达到20%。
需求上,光伏新政后市场需求骤降,部分厂家受到严重冲击纷纷开始抛售。国内下半年也只有少量的领跑者项目的需求可以再期待一下,但终究容量有限。
如今的国内市场环境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产业整合的步伐并不受光伏企业的控制。由于硅片市场形势严峻,大全新能源日前已经宣布将专注于多晶硅制造业务,退出硅片制造业务。寄希望于通过下调开工率来应对持续下跌的价格和低迷需求的厂家更不在少数。
然而仅靠停产、休产是解决不了当前的危机的。光伏企业加大布局海外的力度所带来的益处,一方面是产能的消纳,另一方面也是在优胜劣汰中搏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
光伏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亦喜亦忧
值得高兴的是,欧盟已经正式取消了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中欧间光伏将恢复自由贸易。
因欧洲“双反”的结束,沪港光伏概念股一改低迷之态,逆势上涨。天龙光电、珈伟股份在早盘封至涨停,亿晶光电、东方日升等也纷纷大涨。据粗略估算,A股主要光伏上市企业半日市值增加逾40亿元,或将能为光伏企业带来反弹的动力。
欧盟双反结束,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对欧洲市场的海外销售的阻碍不再,海外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为国内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是考虑到市场空间因素,对于欧洲市场能为中国光伏企业带来多大的发展空间尚不能盲目乐观。
印度是中国光伏至关重要的海外出口市场,此举很快就遭到来自各方的反对,使得印度政府在8月13日宣布暂缓征收上述关税。不过一波三折之后,印度最高法院还是允许了政府对进口光伏产品实施保护性关税,将于10月召开听证会。
中国组件是印度市场最大的供货商,保障性关税的实施无疑对中印双方的光伏市场都会造成不小的打击。未来随着印度市场进一步发展,中国光伏企业可能会通过在当地开设工厂来进入市场,或者直接转移向其他暂无关税壁垒的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的增长正在加快
全球光伏市场正在向“去中心化”的趋势发展,新兴市场的增长正在加快。随着发电成本下降速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使用光伏。从长远来看,新兴国家市场更应该被关注。
毋庸置疑的是,海外布局对光伏企业的重要程度在与日俱增。传统光伏巨头在海外产能布局多年,有着难以超越的优势,对于想要进一步获得优势的企业而言,新兴市场值得被重点关注,变幻的海外市场或许会成为加速行业龙头更替的一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