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电力工业重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足够的发电容量,以维持可靠的电力供应。如何确保市场化后的供电可靠性问题曾引起相当广泛的讨论,对此也做过一些专题研究。
例如,文献[1]以美国德克萨斯州电力市场为背景,对供电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表明市场化后可靠性会下降。文献[2]的研究则表明当电力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双向合同交易时,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会恶化。也有不少学者研究了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marketpower)问题,认为电力市场中的发电公司具有相当强的市场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明显地将电力价格抬高[3]。电力市场不但需要竞争,也需要合理的调节,尽管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相当困难的[3]。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某些电力市场被忽视了,美国加州最近发生的电力危机就是一个明证。
(文章出自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观察 ID:cloudPowerMarket)
2001年1月中下旬,由于系统备用容量只有1.5%左右,加州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强制性的分区轮流停电,上百万人受到影响。停电使一些公司损失了数千万美元。以IBM和英特尔(Intel)等高科技公司组成的硅谷厂商工会威胁:如果供电问题不解决,其属下的一些公司将考虑从加州撤走。这次电力危机对加州,甚至于对美国经济整体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表面的原因是,加州两大公用事业公司,即太平洋煤气及电力公司(PG&E)和南加州爱迪生公司,负债110多亿美元,濒临破产边缘,银行拒绝继续提供信贷保证,从而无力从现货电力市场购买电力供给用户。在加州电力市场刚运行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出现这种局面,是当初提出市场化改革时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之后,加州当局和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①允许提高居民用户电价9%和商业用户电价15%,但这对这两家公司来讲只是杯水车薪;②撮合这两家公用事业公司与发电公司签订长期合约,寻求州外及国外(如墨西哥)的电力支援,并拟定了发行100亿美元债券的拯救计划,即由州政府从现货市场购买电力,再以低价转售给公用事业公司。但这些应急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州政府不可能长期代为购买电力,100亿美元也总有用完的时候。目前还不清楚两大公用事业公司的债务问题最后如何解决,但要让政府承担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政府不能用纳税人的钱为私人公司偿还债务。但加州政府必须尽可能避免让这两大公用事业公司倒闭,否则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这确实是摆在加州政府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加州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保今后几年加州的电力供应,尽快采取措施鼓励兴建足够的发电厂,两大公用事业公司的债务问题并不是最优先的议题。
不少人将加州电力危机归咎于放松管制,造成发电公司不愿意做长线投资,以至于发电容量跟不上负荷增长,这是有道理的。可以认为,加州自1996年以来实行的放松电力管制措施已经失败。
1.加州开放电力市场的背景
加州议会在1996年通过放松电力管制议案,其主要的魅力在于调低电价的承诺,在此前提下获得了公众的支持。但这种做法事实上是加强了而不是放松了对零售电价的管制。
这项议案事实上假设了加州的发电容量会有长期的剩余。为了打破公用事业公司对电力事业的垄断,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CaliforniaPublicUtilityCommittee,缩写为CPUC)要求公用事业公司将其属下的不少于一半的发电资产出售给独立的发电公司。由于发电设施的售价往往高于它们的账面值,这个政策可以让公用事业公司获得额外收益,作为其开放电力市场的补偿。发电公司通过竞争将电力售给公用事业公司,公用事业公司代替用户从发电公司购电。相信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发电公司运行得更有效率,从而导致电价下调,使公众获利。另一方面,两家公用事业公司售给用户的电价受到严格管制。放松管制后居民用电电价将下调10%,并把大部分用户的电价冻结在1996年的水平直至2002年3月。要求公用事业公司从现货市场购电,开始时不允许他们与发电公司签订长期购电合同。
在承诺电价下降的条件下,公众对电力市场化自然是支持的。但对于公用事业公司,电力市场化并不一定给他们带来了好处。在冻结零售电价、允许批发电价自由浮动的政策下,如果批发电价下跌,公用事业公司则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反之,如果批发电价不断上涨,则会出现财政问题,甚至破产。
那么,公用事业公司当时为什么会接受这个有相当风险的方案?从当时的情况看,由于公用事业公司可以拥有不超过50%的发电容量,如果开放后现货市场电价下跌,当然没问题;反之,如果价格上升,因为他们拥有近一半的发电容量,仍旧可以从发电市场的收益中弥补售电所引起的亏损。更重要的是,公用事业公司也对未来的电力需求估计不足,认为未来的批发电价会下降,因为当时已经运行的一些电力市场的批发电价都比开放市场前要低。这使得他们对盈利前景相当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