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零点钟声刚敲过,一场电网“填谷”行动在上海悄然展开。
位于上海浦东东方路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上海首个采用冰蓄冷超低温技术的中央空调系统启动制冰,3台螺杆制冰机全部投入运行。同一时刻,位于国江路的公交充电站内,70台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开启约时充电……
此次大规模“填谷”式电力负荷需求响应,整个行动从18日的0点持续至6时15分,期间共有88户自主申报用户、5家负荷集成商(涉及522户)参与,涵盖工业生产移峰、自备电厂、冷热电三联供、冰蓄冷空调机组、电力储能设施、公共充电站、小区直供充电桩等全类型可控负荷。
据悉,此次负荷需求响应单次最大提升负荷105.93万千瓦,响应时段平均填谷负荷87.28万千瓦,填谷负荷量占夜间电网低谷负荷总量的8.42%,为国内目前同类电力需求响应中低谷负荷占比最高、参与负荷类型最全、参与用户总数最多的一次。
“上海是典型的超大城市电网,白天和夜间的用电负荷峰谷差较大是上海电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在上海市经信委等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帮助下,精心筹备、全力推动,以负荷需求响应的方式,对电力负荷进行平衡”,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负责人郑庆荣介绍说,“而这样一次大规模‘填谷’式电力负荷需求响应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平衡电力负荷,缓解端午节低谷时段电网运行调节压力,同时也为今后加强需求响应精细化管理,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江苏开展国内最大规模的“填谷”电力需求侧
响应服务
就在2018年2月份,在江苏,开展了一次商业储能成功参与中国电力需求侧响应的行动!
在中国江苏,电力峰谷差一度高达1600万千瓦,峰谷差率超过35%。2月16日至18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与省经信委联合推行了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填谷”电力需求侧响应服务。江苏某智能配网储能电站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服务过程中,仅用时1秒便降低了园区内2万千瓦的电力需求,这是中国大规模储能电站首次成功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
据悉,江苏某20MW储能电站和园区电力用户积极参与,在用电低谷期预累计“填进”约18.9万负荷,其中储能累计“填入”约9万千瓦负荷,有效缩小了峰谷差,支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储能参与需求响应累计“填入”约9万千瓦负荷测算,此次需求侧响应服务累计消纳电量57.6万千瓦时,减少自备电厂生产燃煤70.8吨,助力减排二氧化碳336.3万吨、氮氧化物23.6万吨。
商业储能成功参与需求侧响应具有划时代意义
我们国家电力供需的特点是总体宽松,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以北京为例,截止2017年7月12日16时30分,北京地区电网最大负荷达到2120.4万千瓦(数据来源:北青网),电网运行压力非常大,而此时,商业储能参与需求侧响应将会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一方面,商业储能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使国家减少对发电厂投资建设。新建发电厂动辄几十上百亿元,政府财政负担太大,商业储能可通过参与需求侧响应,引导用电单位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在用电高峰期放电,低谷期充电,这样既缓解了电网运行压力,又减轻了政府负担。
另一方面,商业储能可提升用电单位经济效益。削峰填谷是比较适合储能梯次利用的市场,用电单位可利用尖峰、高峰、平段和低谷四个电度电价差别获取电价差收益。(参照下图)
用户侧实现商业储能搭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是关键
储能实现商业化平台的作用至关重要,这需要对电力设施、用电情况有精确的数据掌握,电务通变配电设施智能集中运维可实现对用户配电室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好大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首先是对储能进行运行监控和管理,为储能用户提供建议,其次是对用电安全与质量的监控管理,最后是效益评估。
平台可以实现电能使用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积累,可以推动政府出台储能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补贴政策,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研究区域内储能调峰调频能力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需求侧响应作为一种灵活资源将会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此次商业储能电站顺利完成中国第一次收费的电力需求侧响应,为储能进入电力市场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例,对电力需求侧管理、需求侧响应峰谷符合双向调控体系研究,都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