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年全国许多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从容应对的山东省,目前也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在此之前,陕西、湖北、山西、广东、浙江等省电力供应紧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近两年刚刚趋缓的电力供应形势,今夏再度趋于紧张。
这次的电力供应紧张,不禁让我们想起四年前的所谓“电荒”。厂网分开后,由于全国大面积电力供应紧张,刚刚起步的电力体制改革被迫减缓。在全力应对电力供应紧张形势的同时,人们发现,此次电力供应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在于发电设施的不足,于是纷纷上马发电设备成为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有效方法。而在缺电中山东能够从容应对的诀窍在于一些地方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发挥了作用。事实上,经过随后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电力供应形势确实出现了供需平衡的态势。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也随之重新得以启动。
然而,今年再度来袭的电力供应紧张为电力体制改革又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专家指出:“此次电力供应形势紧张不同于上次,原因更是涉及到体制性因素。”实际上,在缺电地区反而出现了发电机组闲置的现象,开机不足成为电力供应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地方电厂开机率低的原因则在于缺煤。表现为一是煤炭供应不足,二是电煤价格太高,煤价与电价出现倒挂导致电力企业不愿意多买煤炭,发电动力不足。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最后都归结到一点,即煤电之争。
其实这个问题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问题。煤炭市场放开后,电力价格仍然由政府管制,这种不同的定价机制带来了煤炭价格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电价的上涨,价格倒挂造成了煤炭企业与电力行业在电煤价格方面的博弈日益激烈。近年来,针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措施,协调煤电之争。以根据合同汇总情况安排运力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取代了以商谈电煤价格为主的煤电订货会,淡化了计划经济的色彩。煤炭行业与电力企业关于电煤价格的争论则转由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解决。虽然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暂时短期内缓解了煤电价格矛盾,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煤电之争,只是让下游产业承受了大部分新增的经济负担。近期各大发电企业迫于电煤价格上涨纷纷寻求向上游煤炭行业进军,煤电一体化政策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获得进展。但是这种举措只是把矛盾内部化,电力企业将面临资金压力,还会增加企业的市场风险。可以说,现有的电煤运行模式都无法来解决电煤之争。
今年以来,在国内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下,同时国际市场上煤炭价格不断攀升,我国煤炭价格更是大幅上涨,电价却并没有出现变化,电煤的矛盾进一步得到显现。6月份,国家发改委在提高电价的同时也宣布对电煤价格实施临时干预政策,但是这一缓解电力企业大面积亏损的举措,却无法解决问题。一方面,电力企业认为电价调整的幅度较小,同时煤炭价格并没有因为临时价格管制措施而发生大的变化,难以扭亏为盈。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表面上电煤价格没有涨,而实际上这仅仅指重点合同煤,这还得不到兑现,只能买到高价煤炭,电煤价格依然在上涨”。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由于电煤受到管制,对电煤的供应积极性不高。据了解,目前已经出现了电煤合同实际兑现率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煤炭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影响了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今夏出现的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都与电煤之争难以协调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如果不解决电煤之争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保不会再出现。
因此,面对当前再度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形势,理顺相关价格机制,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成为解决机制性矛盾造成的电力供应紧张局势成为各方共识。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电力价格同样受到政府的控制,电煤供应大部分是通过长期合同的形式来实现。这启示我们,只是着眼于价格机制的改革,或者盲目的要求放开电价,放开电煤价格,在当前电力市场并没有实现竞价上网、煤炭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并不利于有效解决此问题,还易于造成煤炭和电力企业联手推动电力价格的上升,最终损害下游行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利益,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看来,在推进相关价格机制改革的同时,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不仅仅着眼于煤炭、电力行业,还要涉及到交通运输物流等行业,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关的税收和补贴方法。在目前的形势下,放开电煤价格之后,政府可以考虑向煤炭企业征收资源税,并根据宏观经济和煤炭供需形势适时调整税率,将这笔税收以及对大用户和高耗能用户的差别电价收入,用于补贴发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