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为纪念中国有电136周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举办了2018年“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此次活动以“一带一路,点亮世界”为主题,向社会各界集中展示了电力企业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开放合作,为国际能源电力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1882年7月由英国创办的上海电气公司在中国上海发出第一度电,标志着中国电力事业的起步。136年后,中国电力企业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仅2017年,中国电力企业就在11个沿线国家开展3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125.62亿美元。
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系统总结我国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成绩时表示,2013~2017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年度实际完成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0多个,累计实际完成投资80亿美元;签订电力工程承包合同494个,总金额912亿美元;成功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等国骨干能源网。“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
杨昆指出,目前,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为国际能源电力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全球能源互联网提出了110多项跨国跨洲 联网重点项目,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据了解,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17年完成了希腊国家电网公司24%股权投资项目的交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首个完成交易的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欧洲能源电力领域的影响,推动优势技术、装备和优质产能走出去。同时,该公司还完成了对巴西最大配电和新能源企业CPFL公司94.75%股权收购,在该国实现了输电、配电、新能源、售电业务领域全覆盖。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230千伏老挝北部电网工程,结束了老挝北部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建成了老挝全国统一的高电压等级骨干电网。
此外,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为柬埔寨建成了第一个国家输电网架,负责向首都金边等地供电。
在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GMS国家电力合作的中方执行单位,大力拓展与周边国家的跨境电力贸易,已通过12回线路与越南、老挝、缅甸电网实现互联互通,截至2017年底,电力交易累计达517亿千瓦时。
互利共赢,助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
为了共同庆祝中国电力人自己的节日,除主会场外,电力企业在国内外纷纷组织分会场。会上由中国电力电视台连线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公司在老挝南欧江组织的分会场。
多年来,中国电力企业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俄罗斯捷宁斯卡娅燃机电站(47万千瓦)是中国在俄罗斯建成投产的第一个大型电源项目,投产后的电站将为雅罗斯拉夫尔地区的供电、供热带来较大改善。
中广核集团下属的EDRA公司,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独立发电商、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和第一大独立发电商、埃及第一大独立发电商、孟加拉第二大独立发电商、韩国最大的中资企业。此外,中广核英国项目成为中国核电企业首次打开西方发达国家大门的代表。
而在核电方面,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总承包建设的卡拉奇K2/K3项目,是中国向海外出口的首台和二台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机组,也是巴基斯坦国内目前最大的核电项目,截至目前二级里程碑节点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在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电力企业正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建设热潮。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萨希瓦尔两台66万千瓦燃煤项目,被列入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于2017年提前成为中巴经济走廊最先投产并实现商业运营的大型燃煤电站,只用了22个月零8天就实现运营投产,比原计划提前200天,创下了国外同类型机组建设工期最短佳绩,创造了“萨希瓦尔速度”。
电站的投产,有效缓解了当地电力短缺现状,为后续实施产业链培育与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副馆长兼公使布洛奇在会议现场表示,中巴电力合作项目已经从发电设施建设向输配电设施建设拓展,解决了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的问题,为促进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用电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对中国电力企业表示深深的感谢,并期待中巴未来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不仅巴基斯坦,在热度持续提升的东盟地区以及欧洲、美洲地区,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印尼爪哇7号2台105万千瓦燃煤电站EPC项目,均已顺利施工;在美国俄勒冈州,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5万千瓦光伏电站一期共计2.6万千瓦两个子项目ADAMS和ELBE成功并网,将有效改善当地能源消费结构,成为当地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之一。
杨昆表示,中国电力企业坚持互利共赢,合作成果惠及各方,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电力企业投资或承建的电力项目,在所在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的中国电力工业,正将清洁煤电技术、水利水电施工、新能源利用、跨区域电力互联等领域中的独特优势,注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之中,让“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得到了国际舞台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