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信息化标准规范概述
7.1.1
企业信息化过程,也是企业标准的建设过程。因此,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是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基础要求、共性化需要而设计和制订。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是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准则。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包括:
技术体系——标准化技术、支撑技术、标准体系;
工作体系——标准化组织体系构成的工作体系;
管理体系——由政府、管理机构、中介机构、企业构成;
工作规范——标准化职责、工作程序、工作要求;
资源投入——企业开展标准化所需的设备、材料、资金、人力、信息。
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可按国际标准规范、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企业标准规范等进行分类;也可按技术标准规范、工作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组织标准规范等进行分类;还可按不同技术、产品或服务类别划分,如工程设计类企业信息化技术(CAD/CAE/CAPP/CAM/PDM)、经营管理类企业信息化技术(MRP/ERP/SCM/CRM)、过程控制类企业信息化技术、办公自动化类企业信息化技术、网络硬件数据库等平台类技术等等。同时,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也可分为产品技术标准规范、建设采购标准规范、工程实施标准规范、咨询服务标准规范、认定评价标准规范等;还可按指令性标准、指导性标准、技术或工作规范等等进行划分;并可分为面向政府的标准规范、面向供应商的标准规范、面向用户的标准规范等等。
7.1.2
企业信息化标准规划主要从如何支持企业战略、管理与业务运营以及信息化建设来考虑开展。它的主要特性意义我们可以概括为:
1.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具有企业全局性
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础上,代表着企业的整体最高目标和利益,而不仅仅代表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局部利益,因而具有企业目标的全局性;它建立在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企业从现在起到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不仅仅受短期需求驱使,因而具有企业发展过程的全局性;它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基础上,并不过多考虑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因而又具有技术的全局性。
2.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具有强制性
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具有目标、过程、技术的全局性,因而它在全企业范围内的推行必须是无条件的,是企业的任何分支、任何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的准则,不得违背,它是企业信息化的纲领性文件。
3.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具有宏观到微观的过渡性
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定位于企业信息化规划和企业信息化项目之间,是企业信息化规划具体实施的第一步细化。同信息化规划相比,它具有一定的具体可操作行;它又是指导实施具体信息化项目的指南,为后者提供标准保证,有效地预防实施风险,确保其不偏离企业信息化整体目标。因而它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起到从宏观规划到项目实施的过渡作用。
4.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具有科学性
企业信息化进程有其自身普遍性的科学规律,不是仅仅依靠企业的主观愿望就能顺利开展的;同时,信息化必须涉及的大量的信息技术本来就属于高科技范畴,因此它严谨的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
5.企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具有指导性
由于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对信息化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过程和层次提出了标准的、科学的、可实际操作的具体规定,是建立在专家知识基础上,总结了普遍的成功经验并吸取普遍性的失败教训后,经过认真、科学、实事求是的分析后,结合企业自身的客观特点制定出来的。因而它对具体的信息化工作具有极强的科学指导性。
6.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具有管理性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从更大范围、更多内容上,究其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工程,这不仅仅体现在信息化系统本身是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而运作的,就信息化项目管理而言,也需要极强的管理科学和艺术。
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可阅读雷博士《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