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继红 张祁 王明科 江伟 王春山
2016年2月,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启动实施,农村用电逐步实现“两不愁一保障”。摄影/杨建国
12月9日,贵州全省统调负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360万千瓦时,全省日供电量达历史最高值4.16亿千瓦时。贵州电网公司密切跟踪负荷走势,及时调整设备停电计划,加强对重载设备的监视管控力度,并做好防冰抗冰预案演练,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电力供应。1至9月,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1059.72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7.1%。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为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40年来,贵州电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主网架从110千伏迈上220千伏,再迈上500千伏。
40年来,贵州乡村由暗变明、由明变靓,实现了从“缺电用”到“用上电”,再到“用好电”的历史性深刻变化。
40年来,供电服务由粗到细、由细到精,实现了从“态度改善”到“服务规范”,再到“服务便捷”的提质增效大改革。
40年来,贵州电力体制改革由局部到全面、由计划到市场,贵州电网始终处于前沿阵地,勇当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
改革开放40年,贵州电网实现电网发展大跨越、供电能力大飞跃、服务水平大提升、电力体制大改革,让贵州大地实现了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的沧桑巨变,并将继续为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1998年11月,贵州全省实现乡乡通电。(贵州电网公司提供)
2007年11月,全省实现村村通电。.摄影/郑馨
电网发展大跨越
助推贵州经济增速领跑中西部
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的安顺市,素有“黔之腹、滇之喉、南粤之唇齿”称号。
“1978年,安顺市只有唯一的一座110千伏变电站,电力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全区经济总量小,年供电量不到1亿千瓦时。”今年84岁、安顺供电局第四任老局长刘敬民回忆道。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特别是“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安顺电网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如今的安顺市已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6座。电力工业的支撑,使得安顺市工农业生产总值40年增长了100倍。
逐浪40载,从1到100,从安顺看贵州,改革开放40年,贵州电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主网架从110千伏迈上220千伏,再迈上500千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个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已经遍布贵州大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1979年12月,清镇发电厂至鸡场变220千伏清鸡线投产,贵州电网跨上220千伏。摄影/查宁伟
回眸40年,贵州电网网架步步坚固。1979年12月,贵阳鸡场变电站由110千伏升压为220千伏,与220千伏清镇至鸡场输电线路同时投运,贵州电网由此跨上了220千伏台阶。至1985年,形成全省统一的220千伏电网,为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发挥水力、煤炭资源优势,开始探索电力“走出去”之路。1993年2月,首条电力外送通道,天生桥至贵阳50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贵州电网由此跨上了500千伏台阶。
进入2000年,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电力发展拉开了“西电东送”的大幕。与之相伴,电网发展也步入“快车道”,2002年形成500千伏“三角”环网、2003年建成“日”字形环网。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成为贵州第一支柱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力保障贵州同步小康目标的实现,贵州电网发展再次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截至2018年,累计投资720亿元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相当于再造一个贵州电网。形成了“三横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覆盖所有市、州,外送能力超过1300万千瓦;220千伏电网县域覆盖率达到84%;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2547千米,变电容量9993万千伏安,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9倍和125倍。
随着一条条“大动脉”的纵横交错,电网与贵州发展一路同行,助推贵州跑出了一个个“加速度”,也见证着贵州的发展。
从1978年到2017年,贵州省内售电量从29.53亿千瓦时增长到1024.3亿千瓦时,增长近34倍;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0倍,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首位;贵州省人均GDP增长217倍,增长倍数超全国水平40%。
供电能力大飞跃
实现贵州乡村用上电用好电
“麻山穷来麻山苦,到处都是茅草房,夜晚只有煤油灯,白天吃穿愁断肠。”
长顺县代化镇地处麻山腹地,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谈起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售电量,现年87岁的布依族老人杨玉修不禁唱起了多年前的歌谣。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麻山地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贵州省农村用电的缩影。那时贵州省还有23个无电县,而农村通电乡只占41%,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仍处于与柴禾、煤油灯、蜡烛为伍,与黑暗相伴的状态。电,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用上电,在党中央的政策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贵州电网抢抓一二期农网改造升级机遇,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一项项“民心工程”:1986年,实现“县县通电”;1999年4月,提前一年零八个月实现全省“乡乡通电”;2003年,实现了电网供电范围内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2007年11月,实现全省“村村通电”;2009年12月,提前一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省电网覆盖范围的“户户通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再次为贵州农村用电的飞跃带来新机遇。截至2018年,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资近300亿元,着力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用电问题。到2019年,将提前一年全面达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农村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实现贫困户生活用电不愁、农村动力用电不愁、电能质量保障。
40年弹指一挥间。得益于供电能力的提升,今天的贵州乡村已今非昔比,实现了由暗变明、由明变靓,从“缺电用”到“用上电”再到“用好电”的历史性深刻变革。农村用电量比改革开放初期已经翻了345倍,多彩贵州的美丽乡村间,已处处流光溢彩,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漫步在代化镇,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呈现在眼前,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标配”。这里的流行歌谣也已改为“走进新时代,送福到麻山/煮饭不烧柴,取水不用抬/往昔娱乐靠喝酒,今天精彩电视到家来……”
2003年1月30日,500千伏安顺变电站投运,标志着贵州电网建成500千伏“日”字形环网。摄影/张军焰
供电服务大提升
增强贵州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近日,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村民卢在全来到了村内的新时代“村电共建”服务点,通过南方电网95598微信号申请了一份网络业扩报装工单。
随后,工作人员现场勘查、装表、接电,并“一站式”办结,全程不到5个小时。“你们的效率真高呀!”卢在全高兴地说道。
如今,依托“村电共建”打造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苟坝村2831位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安全、优质、高效的用电服务。
“村电共建”新模式代表了贵州电网人不断探索、追求高品质的供电服务,让电力服务为百姓生活带来幸福味儿的不懈追求。
回首改革开放之初,缺电常态下,供电服务的主题只能是聚焦于供上电。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随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电网供电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供电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由此也推动了供电服务观念和服务举措的不断转型升级。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关注纠风建设,到上世纪90年代推行微笑服务、开展上街宣传,再到本世纪初的注重营业场所更新建设、开通贵州省电力服务电话“95598”,再到现在着力改善营商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办理业务,提升办电效率,供电服务已经真正实现了质的提升。
如今,人们办理电费缴纳,已经不再需要“大排长龙”,只需轻点指尖,即可瞬间完成;办理低压新装用电业务,已经不再需要“多次跑路”,只需接受一次现场服务即可报装送电;拨打服务热线,已经不再听见“座席全忙”,只需不到20秒即可接通电话;每月用电情况,也已经不再担心“估抄错抄”,全部实现了远程集中抄表。更可喜的是,所有这些服务质量的提升,全部实现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无差别共享。
正是有了不断创新、丰富的服务手段,供电服务实现了由粗到细、由细到精,实现了从“态度改善”到“服务规范”再到“服务便捷”的提质增效大改变。今天,优质、规范、方便、快捷的供电服务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电力需要,让全省人民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贵州电网公司也连续7年在贵州省重点行业服务满意度评价中排名第一。
遵义供电局探索实施“村电共建”模式,有效解决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电费缴纳、业务预约、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难题。摄影/郑正
电力体制大改革
激活贵州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通过电力直接交易,有效降低了我们工业企业的用电成本,真是雪中送炭。”作为享受贵州本轮电改红利较为突出的企业之一,开磷集团副总经理徐魁由衷地说。
开磷集团年用电超过22亿千瓦时,通过参与省内市场化交易降低了企业用电。目前,开磷集团利用改革释放的红利,走出了“精细化、深加工”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年,贵州电网积极拥抱改革,主动投身改革,勇做改革的开拓者,勇当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始终处于贵州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从集资办电到农电体制改革,从政企不分到公司化改制,从局部探索到全面试点,贵州电网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一步步深入探索了新途径、推广了新经验。
早在1988年,贵州省政府就提出把贵州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兴黔富民的目标,大力推行集资办电,至1993年进行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成为贵州电力体制改革的探索起点,这种探索也为一度停滞不前的贵州电力工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国发5号文出台,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改革后,贵州电网公司成为南方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依托南方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作用,贵州电网为贵州省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中发9号文出台,贵州电力体制改革迈入了“快车道”:贵州综合试点率先获批、全国首个多股东有限公司制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首创电力交易指数投入使用、贵安配售电公司成立、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
如今,在贵州这片改革热土上,电力市场竞争体系在逐步优化完善,市场主体活力在逐步激发,市场化交易规模在逐步扩大,电力体制改革的红利已逐步释放,为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2017年底,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电量1009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42.6%,市场化比例位居全国前列,减少用户用电成本108亿元,保住大工业用电量384亿千瓦时,新增大工业用电量88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的40年,贵州电网人用行动实现梦想,在发展中突破,在创新中跃升,让多彩贵州展现出新的篇章。而40年来贵州电网的变化和成长,也记载着一代代贵州电网人不懈奋斗的光辉征程。
走进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贵州电网公司将继续全力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勇做贵州能源工业主力军,勇做改革和创新的开拓者售电量,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力量。
2009年12月,贵州提前一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省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摄影/候志友
辉煌成就
贵州电网主网架
1979年,贵州电网跨上220千伏台阶
1985年,全省形成统一的220千伏电网
1993年,贵州电网跨上500千伏台阶
2002年,贵州电网形成500千伏“三角”环网
2003年,贵州电网形成500千伏“日”字形环网
2018年,贵州电网形成了“一横三中心”500千伏主网架
贵州农村电网
1986年,实现全省县县通电
1999年,实现全省乡乡通电
2003年,实现电网供电范围内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2007年,实现全省“村村通电”
2009年,实现电网覆盖范围的“户户通电”
服务进化
2001年,贵州省电力公司开展“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向社会公布八项服务承诺。
2002年2月10日,贵州省10家地区供电局开通全国统一电力特服免费电话“95598”,取代各供电局自行使用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
2004年7月9日 贵州省电力公司10家地区供电局95598系统实现实用化达标,标志着电力客户服务手段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针对“接听难”和“缴费难”两个客户关注的热点,贵州电网公司一方面扩大县级95598系统覆盖率,升级95598客户服务系统,“30秒人工接通率”指标从当年一季度的58%提高到85%;另一方面,各单位还积极探索,开发和推广“电费充值卡”、POS机刷卡等新的收费方式。
2011年,完成94个供电营业厅设备更新改造和配套设置完善,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
2013年,开通支付宝缴费和银联代扣,新建942个便民电费合作服务网点,完善了城乡居民半小时缴费圈。
2017年7月8日,贵州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对公司95598客户服务省级集中运营开始进行集约化管理。截至2018年7月,20秒接通率达99.92%,高于行业标准十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