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高端研讨会举办了能源消费转型、电力市场改革与机制创新分论坛。
来自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能源消费转型、电力市场改革与机制创新,为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献计献策。
国网浙江电力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吴国诚参加分论坛并致辞。他说,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主要矛盾。面对我国能源禀赋与资源分布的客观现实,以及人民对优质生活和电力供应的基本需求,电网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电力市场,亟需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推进电网从“源随荷动”转变为“源荷互动”,从“以冗余保安全”转变为“降冗余促安全”,从“电力平衡”转变为“电量平衡”,从“保安全降效率”转变为“安全效率双提升”。其中,能源消费转型、电力市场建设更是推进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升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障。
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长期致力于推进能源转型、落实电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9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90万千瓦,发电量超过258亿千瓦时,助力浙江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同时,浙江还着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加快抽水蓄能及储能建设运行体制改革,推进浙江电力市场建设发展。当前浙江需求响应“双百万行动”持续推进,已具备最高负荷7%的响应能力。
与会专家就市场机制赋能、灵活负荷研究、新能源革命、电动汽车互动、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主题作精彩纷呈的发言,并深入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为能源互联网形态下能源转型和市场发展提供新思路。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系副主任丁一带来了题为《电力市场环境下灵活负荷研究现状》的主题发言。他提出,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增长,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智能电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高弹性电网促使各种灵活需求资源积极参与电网优化运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途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副教授、博导陈启鑫在发言中说,随着近年来电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理论成果愈发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他认为,在电力市场数据逐步放开、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要以电力市场实际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驱动的电力市场分析方法,提取市场个体的典型报价行为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应用在市场行为分析、优化投标策略、市场模拟运行、机制设计验证等多个方面,优化电力市场建设。
国网浙江电科院院长戴彦发言时表示,电力市场能够充分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是实现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供需水平、安全要求和弹性需求识别弹性资源的内在价值,唤醒沉睡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南瑞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倪峰关注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当前车网互动基础条件在逐步完善,尤其电池寿命的提升有望促进V2G加快商用步伐。全球车网互动试点和政策支持力度呈加大趋势,智能有序充电有望率先规模应用,尤其是需要分时价格政策配合,V2G规模应用还需要标准体系以及市场机制层面更大突破。
在分论坛的对话环节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区域能源互联网”浙江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章坚民提出了居民用户用能需求的四层模型,并将家庭用能设备泛化为现有的、近期的、未来的三个时间尺度,并将行为演化过程细分为认知、意识、需求和行为四个阶段。他认为,居民用户的用能消费行为建模对于研究其参与需求侧管理和零售市场竞争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AEX控股公司创始人黄杰夫在对话中借鉴欧洲、美国等成熟电力现货市场量化建模经验,探索新兴市场中如何应用电力现货大数据建模,实现分时价格短线预测、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画像、风险定价及风险的转移。关于建设高弹性电网市场机制,他建议,通过将欧美先进电力现货交易相关的量化分析方法学引入到中国先进的电力市场,例如浙江,助力未来电力市场设计迭代更加科学、完善。
厦门大学数据挖掘中心副教授、博导张庆昭,浙江华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调研员张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能与能效所副主任陈宋宋,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技术经理姚国风,中国铁塔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邵志锋,北京清大科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倪晖,浙大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杰也分别围绕能源转型及电力市场建设内容,各抒己见。
以此次高端研讨会为契机,国网浙江电力将持续立足浙江电网实际,借助各专家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思维,以更高站位探索电网转型发展新路径,在理论构建、资源唤醒、安全保障、效能提升、示范建设、创新领先等方面快速推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寻求新突破,打造电网发展新空间。
专家观点
林振智
高弹性电网建设适应经济转型发展
浙江大学电力能源互联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长林振智认为,高弹性电网是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原来是因为经济发展很快,电网要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有点粗放型发展。但现在经济要转型,能源也要随之进行转型。转型的目标,一是要节省一次能源,更大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二是提质增效,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要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效率,这样能为未来留下更多的能源。
林振智表示电力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原来弹性电网的基础上提出高弹性,特别强调了这个“高”字。这里可以理解为四个意义:一是高承载,它能承载更多的省外来电、更多的清洁能源;二是高互动,互动就是对应唤醒的资源,把用户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然后参与到系统的调峰。在高峰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再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能源;三是高自愈,浙江是沿海省份,经常会有台风来临,可能会造成局部停电,停电时能在高弹性电网下,快速恢复供电,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四是高效能,这就是能源转型的最终目的,提升能效,就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倪晖
高弹性电网建设理念走在国际先进行列
北京清大科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倪晖表示,国网浙江电力提出的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理念上已走在国际的先进行列。很多的课题和问题在国际上都很难找到可以参考的先例,需要自行探索。这其中,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非常重要。
在倪晖看来,高弹性电网建设理念的国际领先也意味着它的市场机制设计和以往相比,也具有很大挑战,需要大力创新。首先体现在广度上,唤醒海量资源,意味着需要有灵活、公平的动态变化机制,让不同资源找到它合理的位置。第二是在深度上,已经从原来的小时级资源响应,到了现在毫秒级的响应。这意味着已经超出了人力实时干预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资源怎样在不同时间点发挥不同价值,就需要尊重不同资源的响应特性、物理特点、参与市场,包括可持续的红利分配机制和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这个深度也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高弹性电网建设非常契合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侧改革结合能源行业就是要解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不追加资本、人力的情况下,保障发展的效率和速度。而高弹性电网就是在做这两方面的深入工作,这也是新时代赋予电力人的使命。
姚昕
高弹性电网建设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姚昕认为,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是宏观经济发展需要,首先中国经济现在寻求“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2050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源消费还要有一个继续的增长,这需要一个载体。在此过程中,电网要转型,改变自己的职能,来承担新的变化。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在浙江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将有效助力电力互联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可以提高电网安全水平、提升电网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综合能效水平,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电力互联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促进新能源行业与电力市场有机结合,保障能源安全。
在姚昕看来,高弹性电网建设是促进能源转型、支撑新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电能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21世纪开启的新能源革命从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再电气化”过程,是以新能源取代原本占主导地位的化石能源的电气化过程。
他认为,在建设高弹性电网中,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能够实现动态调配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提高整个能源产业的效率和能源使用的效率。同时,加强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创新设计至关重要,高弹性电网建设所有的商业形态最终落地是在交易中,没有交易很多形态就实现不了。
End
供稿:融媒体中心│陈丽莎 杭州公司│丁豪 黄帅 丽水·缙云公司│楼拓斌责编:项丹
校对:陈邓勤 朱霁丹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