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伴随8月全月结算试运行最后一期运行日报发布,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全月结算试运行日清算工作正式收官。从该中心公布的运行数据看,试运行期间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全国八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均积极开展长周期试结算,探索现货市场建设并总结经验。作为本轮电改的“领头羊”,广东电力市场经历了从日结算、周结算,再到月结算的逐步尝试,为现货市场建设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不过,有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整月结算试运行也暴露出平均实时电价较低、不平衡资金由市场化机组买单等问题,在深化现货市场建设时,电力和电量价值需进一步凸显。
文丨本报实习记者 赵紫原
电能价值为何没显现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本次整月结算试运行中,日前价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0.07元/千瓦时、0.48元/千瓦时、0.18元/千瓦而时;实时价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0.07元/千瓦时、1.07元/千瓦时、0.19元/千瓦时。
上海泰豪迈能电力交易研究人士告诉记者:“从均值上看,日前电价和实时电价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高电价时段基本与用电高峰时段吻合电力市场,符合市场价格变化规律。”
但本次结算试运行亦暴露不少问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陈皓勇表示,此次整月试结算并未反映出电能的真实价格。“虽然东莞、珠海等地需要顶峰发电的部分机组、部分时段出清价格达到1元/千瓦时,但0.19元/千瓦时的平均实时电价已经低于正常火电机组的燃料边际成本。”
对此,有业内人士解释,市场竞争中,价格偏离边际成本很正常。“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仅仅存在于特定市场环境中,有许多假设前提。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供需来反映价格,而非简单地通过成本定价。但是,此次广东市场的平均实时电价已脱离了真实的供需情况。”
广东日前平均实时电价为何如此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陈启鑫表示:“首先是供需较宽裕,整体市场竞争氛围比较激烈;其次,广东的中长期交易锁定了95%左右的电量,电厂大部分收益已被锁定,而且中长期交易中考虑了容量成本,现货市场上竞争的是‘增量’,有降价的能力;另外,受制于国企考核指标等因素限制,部分发电集团还存在抢电量完成年度生产指标的诉求,所以报价时会比较激进。”
在陈启鑫看来,如果只看现货市场本身,这个价格是经过比较充分的竞争形成的合理价格。“如果从整个市场建设体系看,还需要考虑它对中长期交易以及电厂整体收益的影响,需要考虑引入容量补偿机制等配套措施。”
不平衡资金去哪了
作为典型的“双轨制”市场,广东现货市场中市场化电量和非市场化电量也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市场运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平衡资金。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广东现货市场出现了不平衡资金问题。“由于广东省火电全部进入市场,综合电价大幅降低,特别是现货市场运行期间,低谷价格低于0.1元/千瓦时,低谷时段出现了高价电向低价地区流动的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情况。”
但在本次结算试运行中,不平衡资金“消失”了。对此,广东一位售电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广东采取了‘以用定发’的方式,即根据市场用户的用电量来确定市场发电量规模,市场发用电、计划发用电各自严格匹配,从而实现计划与市场解耦。低谷局部时段基数电量出现负值,不会影响市场机组收益,也不会产生不平衡资金。”
记者了解到电力市场,机组基数收益由每小时基数电量决定,基数价格为固定价,并不随时段变化。基数电量正负时段的收益可以互相抵消。当机组全月基数总电量为正时,其基数电量收益不变。从实际运行情况看,8月基数电量为正值。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结果看似“皆大欢喜”,实际操作过程却“不尽如人意”。“通过这种方式匹配每个时段的市场发用电、计划发用电,明面上能将不平衡资金做小甚至消除,实际是采用强制的基数电量交易代替了电力交易,代价是市场化机组为此买单。”
上述专家也告诉记者,为了掩饰不平衡资金问题,出此“掩耳盗铃”之策,实则破坏了市场公平。“不止广东,山西、甘肃也存在类似问题。以山西为例,部分机组中长期加基数电量甚至超过了机组容量上限。事实上,市场化机组在以最高可达1.5元/千瓦时高电价买入电量,再以0.3元/千瓦时的基数电量价格卖给电网,达到所谓的平衡。”
一位电力设计企业的电改专家对此表示认同:“ 8月迎峰度夏用电高峰,非市场化用电量大,基数电量可以相互抵消。但从电力价值的角度看,又是另外一回事。若现货市场整年运行,现行发用电制度与电力现货运行的矛盾还是会很快暴露。”
还有哪些短板
除了上述结算试运行中出现的明显问题,广东电力现货还有很多短板。
泰豪迈能电力交易研究人士表示,8月试结算期间,日前市场的平均价格略高于实时市场的平均电价,逐时对比就会发现,每小时电价差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在目前的市场阶段,价格差还无法形成有效的预测,售电公司通过价差套利存在较大风险。”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广东参与现货市场的主体不全面,核电、外来电这些大体量主体不参与现货市场,对整个系统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市场规则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究其根本,制定现货规则时叠加了诸多非市场、甚至非电力行业的多重约束,市场规则只能去适应既定的边界条件,价格自然也无法反映真实的供需情况。”
对此,一位长期研究电力现货市场规则的业内专家认为,如何在市场建设中兼顾“降电价、平稳”与“价格准确反映供需、随供需情况波动”是个难题。“从提高市场效率的角度,需要让价格反映供需,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大于求时价格降低。但另一方面,电力既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又是很多企业的生产资料,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政府不希望电价波动太大,特别在电改初期,两者相矛盾时如何解决,都值得讨论。”
该业内专家还表示,现货市场开启后,不同时间、位置和节点的电价都不一样,在电网使用权利没有清晰定义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运行、结算方面的问题,因此需尽快明确电网的具体使用权力。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责编 | 闫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