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库

请登录

注册

《历史回顾》中国农村水电综述(之–)

2017-07-04 10:30:02 作者: 李其道
A A
一、[农村水电涵义]农村水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代,是指5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60年代,是指单机500千瓦、总容量30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70年代,是指单机6000千瓦、
一、[农村水电涵义]
 
农村水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代,是指5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60年代,是指单机500千瓦、总容量30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70年代,是指单机6000千瓦、总容量1.2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相应的送变电工程;进入80年代,是指单站容量在2.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配套小电网;进入90年代至现在,是指单站容量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配套电网,同时一些地方开始举办经营总装机5万、1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和配套电网。
 
农村水电从自然属性上讲,当前主是指5万kW及以下的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从社会属性上讲,是指主要由地方组织建设和管理,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为农村、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电力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包括并网小水电,离网小水电,微型小水电等。而并网小水电又包括发供一体小水电和只发不供小水电两种体制形式。前者是农村水电的主体,类似于美国的农电合作社,供需直接见面,既有电源,又有电网,并与主网进行电能交换交易,余电上主网,不足从主网购入,属于独立配电实体范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水电发展,连续下发中央文件(中发[2002]2号、[2003]3号、[2004]1号、[2005]1号、[2006]1号),将农村水电列为“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更显著”应予重点支持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六小工程”,要求“扩大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有效维护和运营。”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增加对农村水电等‘六小’工程的投入。”温家宝同志指出:“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要加快小流域治理、农村水电等公共设施建设,与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结合起来。”农村水电既属电又属水,既是电力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水利事业不可分割和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农村水电姓水名电为农。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服务“三农”,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与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水电资源和开发优势、评价]
 
1.总量、分布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总量丰沛,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11月公布的全国水能资源复查成果,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4亿kW,技术可开发量为5.416亿kW,经济可开发量为4.018亿kW;我国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1.28亿kW;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小水电资源点多面广,遍及30个省(区、市)1715个山区县,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8178.80万kW,占全国的65%,其中四川、西藏、新疆3省(区)超过1000万kW,云南、青海2省超过800万kW,广西、甘肃2省(区)超过450万kW,重庆、贵州2省(市)超过350万kW;中部地区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243.70万kW,占全国的18%;东部地区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048.90万kW,占全国的16.4%。在流域分布上,长江流域小水电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珠江、黄河流域。
 
2.特点、优势、评价
 
①农村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别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国土辽阔,人烟稀少,负荷分散,大电网难以覆盖,也不适宜大电网长距离输送供电。农村水电具有分散分点、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发供电成本低的特点,是大电网的必要补充,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②农村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珠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退耕还林还草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这些地区开发农村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优势。
 
③农村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而使农村水电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④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得到国际社会完全肯定。开发农村水电,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⑤含全部中小水电的农村水电资源点多、面广、总量很大,占水电资源可开发总量的40%,在电力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⑥农村水电资源是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除土地、山林之外,农村集体和农民最易于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促进和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最珍贵的稀有资源。
 
⑦开发农村水电没有大量水体集中和移民,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地方、集体、企业、个人开发。特别适合农村集体与农民个人开发。与开发小型煤炭等资源相比,具有十分突出的技术、安全、节约、清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⑧邓小平同志说,允许地方自建、自管、自用小水电,中央、国务院给个政策,群众、国家都得利,这就是搞活,就是解放思想。胡耀邦同志说,小水电是“一通百通”的事业,是能够实现“两江河水颂伟业,三山灯火照宏图”这个我们祖祖辈辈没有实现过的景象的事业。钱正英同志说,小水电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地方性强、群众性强,政策性强的事业。人民群众普遍称说,小水电大政策大产业大事业。
 
⑨2004年,《国际小水电组织成立十周年宣言》高度评价中国以小水电为基础实现农村电气化的经验。《宣言》说中国的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村用电,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途径;中国正在实施的“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开辟了小水电发展的新领域。《宣言》认为,发展以小水电为动力的农村经济,对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小水电在解决性别不平等、能源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有特殊作用。《宣言》号召世界范围内有小水电资源的地方,应该优先依靠小水电解决农村用电,各国政府应将小水电开发作为政府在农村的一项基本职责;积极支持现有电网覆盖区内的小水电建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分散电源的开发和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⑩事实证明,农村水电具有资源的长效性,市场的长效性,资产的长效性,促进与保障农民增收解困致富的长效性。农村水电是媲美“三峡”并直接惠及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的中国伟大工程,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三、[农村水电现状]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农村没有电。国家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农村主要靠结合江河治理,兴修水利,开发农村水电,解决照明和生活生产用电问题。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国一半以上的县都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50多年来,通过开发农村水电,全国累计解决了近3亿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我国有1700多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共建成4万余座小水电站,绝大部分并网运行并与国家电网联结。2005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530万kW,超过了“八五”五年装机总量。2006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00万千瓦。
 
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水电装机4380万kW,占全国水电装机的37.6%,年发电量1380亿kW.h,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34.9%,占全国可再生绿色能源发电量的99%。到2006年底,全国农村水电装机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亿kW.h。全国共建成800余个县电网和40多个跨县地区性电网,拥有高低压线路130余万km。全国水利系统先后组建了19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和70多家地区性水电集团公司,其中有13家水利水电公司实现了上市。目前全国1/2地域、1/3县、1/4人口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
 
▲水利部按照国务院部署,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组织了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建成了653个初级电气化县。涉及人口2.52亿,面积274万km2,82%以上位于中西部地区,250个县是少数民族县,100多个县位于祖国边陲。653个初级电气化县基本上实现了人均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县综合平均的森林覆盖率15年增长了9.8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5.4个百分点。
 
进入新世纪,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这是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建立五年一个台阶滚动发展的机制,建设不断充实内容、扩大范围、提高水平的农村电气化。“十五”期间全国建成了41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8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85%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亿多人口,近200万平方公里。410个县中有13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162个少数民族县,有28个县位于祖国边陲。410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60万千瓦,占同期全国农村水电新增装机的2/3,410个县平均每县新增装机2.6万千瓦。410个县平均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9.37%和98.79%;人均年用电量达到644千瓦时,增长了86%。带动全国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6万公里、110千伏及以下高压配电线路18万公里;新增机电保灌面积450万亩;解决了600万人口及80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5年中治理了上万条中小河流,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有110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累计解决了10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电气化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1%,是全国年均增速的1.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9个百分点;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1%。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4%,比全国比重高10.1个百分点。电气化县电视机普及率超过90%,学龄儿童入学率普遍在95%以上,X光机、B超机、CT机等医疗设备进入农村卫生院所,电化教学手段进入山乡中小学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410个电气化县1.3亿农民5年人均年纯收入增加592元,年均118.4元,农村水电建设贡献率达23.1%。
 
▲根据中发[2003]3号、国发[2003]16号和国办函[2003]15号文件规定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水利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已于2003年底正式启动5个省(区)的26个县(市)的试点。实施这项工程直接惠及农村千家万户,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长期稳定解决25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的重点“四区”(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2830万户、1.04亿农村居民的烧柴问题,每年减少薪柴消耗1.49亿m3,保护森林3.4亿亩,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亿t、二氧化硫92万t,有效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使农村居民用电做饭、取暖、照明、加工和看电视、学文化,免受烟熏火燎之苦,从繁重的砍柴负担和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可以提供先进的动力,优化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地方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钢铁、材料、建筑、运输、电器等相关产业及全国机电制造业的发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扩大内需,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2004-2005年26个县(市)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建设,取得园满成功,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民参与,低价供电,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体制与机制。20多万山区农民实现了以电代燃料,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56万亩。小水电代燃料电价0.17-0.28元/千瓦时。小水电代燃料解除了农民砍柴烧柴的辛劳,减轻了农民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改厨、改厕、改厩、改水、改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用小水电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群山叠翠、四野漫绿,山更美了,水更净了,天更蓝了,草更青了。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代燃料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山区脱贫致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被人民群众誉为长期持续实施的“最具综合效益”的“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扶贫工程”、“光明工程”、“生态工程”、“鱼水工程”。
 
目前,“十一五”规划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电气化建设高潮正在各地兴起。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范围扩大到22个省(区、市)的81个项目区,可有效保护森林203万亩,其中58个项目开始建设。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