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我们国家的思想、经济已经同世界接轨,因此,各行各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国内,面对外国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现阶段的竞争已经打破传统以资源和劳动力多少取胜的模式,而是更加倾向于先进工艺、技术标准、专利研发等。而我们国家的电力发展行业正是一个需要精确参数、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发展流程,需要同时完成发、供、用电,所以,需要运用到多种形式的技术标准协调生产,保证运营稳定,基于此,必须做好对电力技术标准的有效性管理措施。
关键词:电力;技术标准;有效性管理
0引言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它的安全性能成为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相关技术工程管理做一些规范工作,保证其安全性能。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才有利于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使人们更好的生活和生产。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突飞猛进,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类对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几乎是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力,如果现在停电一周,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国家和社会对电力方面的事业也非常重视,特别是在安全层面上,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电力方面的事故越来越少,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需要改进。
1影响电力技术标准有效性管理的因素
1.1采标情况
因为电力行业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于行业内相关标准要求大多以国际标准同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包括行业准则和国家总体标准都需要严格遵守,特别是在行业标准的内容中,深入体现了现阶段的热门话题、电力计量和环境保护等内容。当然,在遵守国家明文规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电力企业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有选择性的使用一些准则要求,对于一些对企业发展不适用的规范可以自动删除,总之,决定的正确性影响技术管理的有效性。
1.2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
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是有一定的流程的,管理人员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改变管理的方式,这种随意性有时候虽然能换来短期的利益,可是长远看来,还是有很多不利影响的,随意的管理方式一定会影响到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在科学的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的流程中,供用电技术是一个核心的和基础的环节,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几乎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电力的一个输出环节,只有供用电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障其它项目进行顺利地施工和运行。不科学的管理流程还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脱节,在信息传达上缺少一个很好的机制,长此以往,各个部门相互割裂,必然会影响施工的效率。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起来这一点,运用信息技术或者其它手段,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配合,责任分工明确,避免重复施工情况的发生。
1.3电力施工现场安全意识薄弱
众所周知,安全是一项工程的生命线。施工安全的问题不容忽视,从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电力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电力施工技术人员往往更加重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安全的问题,这样就会增加施工的安全隐患,给施工带来风险。当遇到风险以后,再来弥补就比较迟了,建议施工技术人员在前期工作中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突发情况能够提前有一个准备,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施工的风险性。此外,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上看,有些单位雇佣非专业的人员,这样使得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增多,同时,有的单位没有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这样也是不合理的。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培训,就要踏踏实实地做这项工作,有的单位却走形式,表面上进行培训了,实际上不仅单位在应付,培训人员也在应付,这样是不可取的。淡薄的安全意识非常容易引发事故的产生。在施工的现场,对于相关的责任要安排到位,保障精细化的流程,但是实际上这一点在施工过程中是缺失的,相关部门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对于管理机制,其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性,没有对施工现场做一个很好的安全排查工作,不能过于注重进度而忽视了安全的问题,这样最后是得不偿失的。
2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2.1ETL关键技术
在电力领域的智能电网中,其大数据在分布上具有比较分散的特点,其数据也具有量大与种类多的特点,因此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一定难度。而在这基础上,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要遵循“数据集成—抽取—转换—剔除—修正”这一标准流程。在电力企业的数据集成方面,一般广泛采用ETL技术(数据仓库技术)。ETL技术可以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数据抽取(Extract),抽取需要数据;其次是数据转换技术(Transform),即是将上一部分中抽取获得的数据根据一定要求而进行转换,变成另一种形式;最后是数据加载技术(Load),即是前面所转换获得的数据进行加载,保存到目的数据源系统内。因此,电力企业还需要对各项因素进行合理的综合考虑,与多种先进技术相融合而实现科学的数据集成化,促进电力企业发展。
2.2数据分析关键技术
对于大数据技术而言,其根本驱动力即是将信号向数据转化,进而通过数据分析能力转换为信息,再将信息进行提炼而形成知识,最后通过知识为决策与行动提供推动力。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力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找到其隐藏的模态及规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支持。针对电力企业而言,科学的决策能够为其生产经营服务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力量。比如德国采用这项技术为其太阳能推广应用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支持,而且太阳能的广泛运用利于电力用户把多余的电能向电网中输入,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新方法。
2.3标准化的通用互联技术(UIT)
考虑到标准化的通用互联技术所具有的相关特性,因此在对其进行大力开发与应用中应设置其相对应的标准结构体系,从而将其的有效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互联系统的各项功能。标准化的通用互联技术可使DER与终端用户都能在所属区域内实现互联模式,方便用户之间的沟通。UIT的功能较为全面,既包含功率调节与保护功能,又能对负荷控制进行有效调节等功能。当前,在UIT方面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一些类似技术已应运而生,随着科技发展浪潮的不断推进,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新一代UIT设备也将会得到空前发展,在技术发展领域方面互联装置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地方。互联装置属于一个独立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电能进行分配,并可充当电网接口的作用,在技术层面上互联装置较为独立,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即可实现相应地功能,可在不同的DG设备上加以应用。通常情况下,互联装置有两个主要模块:一是能量承载装置(PCD);二是智能电子装置(IED)。这两个模块之间所使用的接口均需使用标准设置,而且要实现随插随用的作用。
3技术标准有效性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3.1积极推广使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软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网络技术也不断地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被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在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方面,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也被用于其中,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其精准性也是超越了传统的人力模式。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符合了实际的需求,此外,能够很好地监控到工程项目的进度,这样有利于管理者对整个的工程做一个全方位的把控,并且能够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对于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的。同时,在费用的控制方面,管理者可以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地控制成本,当然,成本的控制是有一定的度的,管理者一定不能逾越这个度,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在不该花费的环节上,尽量克制,关于材料方面的花费,管理者一定要在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合理地选购,不能谋得一时的便宜而选取一些质量低下的材料,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3.2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因为制度是施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所以在施工前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由此提高管理水平,正因如此,对相关部门和施工人员都有一定要求,首先相关机构也要加大检查力度,对施工人员资格证书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其持证上岗,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达不到要求的员工,企业可以对其进行辞退;其次相关单位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施工时要对各项工作进行验收和防护等工作,针对存在隐患的项目要加大检查力度,不放过任何细节,将每一点对应到个人身上,落实责任制,这样一来能够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员工责任。
3.3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队伍
在电力技术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是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因为员工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直接对技术管理水平造成影响。正因如此,为了技术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地落实,电力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及安全制度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以此来提高技术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并且要做好思想道德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队伍。
3.4用电安全的应用
安全问题在各个领域都备受重视,在电力行业也不例外,所以一切电力技术发展的前提就是保障用电安全。为了避免电压崩溃状况以及非正常停电等事故的发生,可以从电气设备功率上进行控制。
4结束语
结合以上情况可以得出标准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基础、艰巨的工作,而且在企业中所占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其直接对企业的发展与生存起到决定作用,所以企业要加大重视力度,落实管理工作,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帅.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3(12).
[2]朱延伟.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
[3]陈达龙.电力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
[4]舒鸿飞.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电力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2,20(05):12-14.
[5]马骏,王晔,张冬梅.浅谈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8):158-159.
作者:王艳 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