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库

请登录

注册

简析高职院校电力类“认识实习”教学质量改进研究

2018-05-15 15:00:05 大云网
A A
认识实习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认识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与行业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对岗位技能的认识。

论文摘要:认识实习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认识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与行业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对岗位技能的认识。针对高职院校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考核方式、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双向定岗制”的方式,提高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职 认识实习 教学质量

中国职业教育的功能层次定位是既具有教育性又带有职业性,按行业对应的岗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在以往的发展中主要以“量”为主,但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对“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主要强调以“应用”为教学目的,面向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性。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的比重非常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的质量将大幅提升,“认识实习”作为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显得更为重要。

一、电力行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及对“认识实习”提出的新挑战

2011年1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年度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五年我国电网发展的四大重点是:特高压、智能电网、新一轮农网改造、国际化。

2012年1月10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2012年能源工作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二是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三是深化和扩大能源国际合作,四是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和体制创新,五是加强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六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七是加强能源行业管理,八是全面提高能源工作水平。

美国派克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2年智能电网市场重心将从基础设施的部署转向应用。

电力市场的发展显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电力类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高职教育如何在市场的发展中合理改进“认识实习”,使课程建设符合市场的需要,将成为今后探索的重点。

二、“认识实习”的定义及高职院校电力类“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认识实习”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及功能层次定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认识实习”是基于对职业岗位群的认识过程,通过认识实习,使被教育者对将要面对的岗位所需的设备、技能、工作程序(环节)、职责等的充分认识与熟悉过程。

1.认识实习所需理论知识与教授理论知识存在滞后现象

“认识实习”是一门几乎涉及本专业所有知识的综合实践课程,它需要具有对本专业或本岗位的整体认识能力,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例,由于低年级基础课程及高年级顶岗实习的压缩,学生认识实习普遍安排在第三学期,与认识实习相关的主要专业课,如“发电厂电气设备”、“电机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同在第三学期开设,在这些专业课还没有结课,甚至只上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电力类学生班级数量及实习基地联系安排的原因,认识实习就已经开始了。造成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部分知识欠缺,认识不清晰,不了解设备的主要作用及原理,极大地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2.认识实习中在较短时间内实习的内容较多的问题

就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而言,认识实习基地较多且分布不均,在一周的时间内要参观水电站2个、变电站3个,平均一天一个地方,每个实习场所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参观、学习,对于刚刚接触这些专业设备的学生们来说,不仅认识的量较大,而且一次性的参观使学生不能较好消化。

实习过程中,针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教育也明显不够,只是笼统了解一个概况,而不是深入了解与他们专业对应的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或者对应的岗位所需要认识的设备功能及特性。

3.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中主体地位的体现相对较弱,“双师素质”欠缺

认识实习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多为该厂技术纯熟的职工,他们往往一线的教学经验不足,教授知识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造成认识实习讲授过程中走马观花的现象严重,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时的主动性较差。另外,实习讲授时,工厂的讲授术语时常与书本专业术语存在差异,造成学生听不懂,难理解。

总的来说,目前高职院校认识实习的机制、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创新意识,以职业为导向,面向岗位或岗位群的针对性实践教育不够,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给出以下改进建议。

1.改进认识实习的考核方式

认识实习考核的是学生的实习状况,主要以平时表现、实习报告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的形式较松散,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影响学生实习的质量,且在考核中,未能出现规范教师行为的措施,使本校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校外授课的约束力较少,授课质量不高。引入对教师、兼职教师、学生的综合考评系统,将大大有利于“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方面,建议增加实习之后的灵活考试,如设备识图、工作过程描述等,既增强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又能加强学生对主要岗位知识的熟悉程度。

(2)教师方面,强化兼职教师授课能力培训,联合企业、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2.改进认识实习的授课内容及程序

(1)引入仿真实习。鉴于高职院校“认识实习”的时间阶段设置大多在刚学习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便安排进行“仿真认识实习”:学生在实习之初,针对岗位群所涉及到的设备、工作程序的认识尚模糊,直接进行认识实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此,考虑在实习之前,利用学院的仿真设备,设计一至两天的仿真认识实习,使学生在仿真实训室先熟悉认识实习场所的大体概况,将利于学生对水电站、变电站的整体认识,职业岗位能力更明确。

(2)将“国家电网标准化作业”引入到认识实习中。电力行业的行业规范明确,操作过程标准化已实现,针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在实习过程中引入国家电网的标准化操作将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到岗即上岗”的目的,杜绝以前认识实习中的“走过场”和“表面化”。

(3)加强与校内专业委员会、校外行业专家的联系。定期研讨,改进“认识实习”的授课内容及方式。

3.引入“双向定岗制”,突出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中的主体地位

认识实习的主体是教师,高职教育的特点赋予了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行业性,它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在具备较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引入“双顶岗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就是为了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结构。所谓“双顶岗制”,即将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送至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使其具有熟悉的一线工程经验,并取得相关资质,同时,利用学校的优势对企业兼职教师及企业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备相应资质。

(1)“双顶岗制”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优势。师资队伍实行“双顶岗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校企合作相互顶岗、培训,既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及授课过程中设备、资料的短缺,又可以提升聘请于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及企业员工的行业资质。

(2)“双顶岗制”是高职院校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在未来将更大程度取决于掌握和应用科技和先进工艺的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不再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者和接受者的简单供给关系,而形成了共生的利益和发展链,使行业企业有动力提供更多优秀的兼职教师与学校共同开展教学,学校也乐于提升教师的行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这两者的“组合牌”将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在企业的磨合期。

“双顶岗制”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使“认识实习”的教学更规范化,针对性更强,与对应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更匹配。从而克服了兼职教师教学规范化不够、授课积极性不高,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历欠缺等问题。

四、结语

“认识实习”是职业教育中比较有特色的重要实践环节,只有加快课程创新与改革,坚持“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加强“双师素质”的培养力度,才能发挥出这门课程的生机与活力,对职业教育“质”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