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 发展现状 实施内容 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与居民用电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用电量也在大比例地增长,传统的供用电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要想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DSM理论被我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就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建立完善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激励机制做了探讨。
前言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约用电的相同点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促进环保,不同点是电力需求侧管理须强调转移高峰负荷、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总的来讲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资源规划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1.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1.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在九十年代初期被介绍到我国,它的应用前景被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非常关注并对其采取了对策。由于DSM能够把节能节电引人潜力巨大的能效市场,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群体效益,给节能节电灌注新的活力,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将DSM以法规形式纳人了《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2年,国家经贸委又专门颁发了《关于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电力公司也于1998年成立了DSM指导中心,这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概念普及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并且培养了一大批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骨干。国家电力公司把DSM列人了200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考核标准试行》的一项考核容。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办法》,使需求侧管理工作更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
在近几年全国电力供需紧缺的情况下,各地电网公司都在贯彻落实需求侧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实施需求侧管理工作,如采取激励性的电价政策移峰填谷、推动能源替代和节能节电等工作,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不足的矛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我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
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在《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04]939)号第四条明确指出各省市政府负责主导、推动本地区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第六条规定电网公司是实施需求侧管理的主体。但是电网公司不具备政府职能,难以对用户、发电企业实施最小成本的调度与管理。从利益角度出发,节电是用户受益,需求侧管理的收益(包括降低发电成本和推迟装机等)在电源侧,而目前的政策下电网公司是投人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
在国外,DSM项目的实施都是有政策支持的,通过折扣补偿节电设备购置费、按节电效益对用户补贴等措施,帮助用户节约电费支出,在短期内收回投资,以促进DSM的实施。目前我国还没有流畅的资金渠道。
1.2.2.电价的诱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当前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一些地区峰谷电价实施范围和价差小, 很难激励电力用户改变其用电方式而移峰填谷。没有制定可中断负荷电价,用户也不会主动在高峰时段将用电设备停下来躲峰。由于缺乏价格的诱导, DSM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体现,用户对DSM项目兴趣不大,给DSM实施带来困难。
1.2.3.提高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正确认识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单单是解决缺电问题的手段,而是实现整个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曾经出现这种现象,当电力紧缺时(1997年以前和2003年以后), DSM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电力富裕时年至年,工作又停滞不前。因此,提高社会各方面对需求侧管理的正确认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内容
根据电力系统的生产特点和各类用户的不同用电规律,有计划、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各类用户的用电负荷及用电时间,达到发、供、用电平衡协调。
2.1.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指针对具体的管理对象,以及生产工艺和生活习惯的特点,采用当前成熟的节电技术,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或改变用电方式。负荷管理系统指能够监测、控制、管理本地区用户用电负荷的双向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用电负荷监控到户,做到限电不拉路,是电网错峰、削峰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施可中断电力负荷的重要技术措施。
最大需量智能控制技术指用电企业内部采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实时采集分析各类负荷信息,组织合理有序用电,有效控制最大需量,充分利用电价政策,达到均衡、经济用电,实现降低自身用电成本的新技术。
2.2.经济手段
峰谷分时电价是指为改善电力系统年内或日内负荷不均衡性,反映电网峰、平、谷时段的不同供电成本而制定的电价制度。以经济手段激励用户少用高价的高峰电,多用便宜的低谷电,达到移峰填谷,提高负荷效率的目的。
季节性电价是指为改善电力系统季节性负荷不均衡性,反映不同季节供电成本的一种电价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抑制夏、冬用电高峰季节负荷的过快增长,以减缓电力设备投资,降低供电成本。
可中断负荷电价是指电力公司对某些可实施避峰用电的用户实行的优惠电价。当系统负荷高峰时,由于电力供应不足, 电力公司可以按照预先签订的避峰合同,暂时中断部分负荷,从而减少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
容量电价(又称基本电价)不是电量价格而是电力价格,以用户变压器装置容量或最大负荷需量收取电费,促使用户削峰填谷和节约用电。
3.建立完善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激励机制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利益。同时也应兼顾电网公司、终端用户自身的利益。完整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对电网公司的激励机制和对用户的激励机制两个方面。
3.1.对电网公司的激励机制研究
电网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通过经营电力商品取得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难免导致其经济利益(例如售电收入)受到影响。同时,作为经济主体的电网公司,如果实施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必然要求有合理的回报,以求得对效益进行分享。没有良好的经济激励机制,将使得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从长远看,长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售电收人脱离机制,使电网公司售电收人与售电量直接脱离,电费账单指标机制也可作为一种间接的脱离机制,它们可以消除实施DSM的障碍,并且配合一定的奖励措施,从根本上保证DSM的实施效果。
3.2.对电力用户的激励机制研究
用户侧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将会导致发生如生产流程的改变引起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增加,设备的更新改造成本等问题,通常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开展适合的激励机制研究,方能促进用户侧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4.结束语
站在全社会的高度,在充分掌握DSM技术措施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从用户侧和电力系统侧两方面人手,为DSM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DSM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唐为民.等需求侧管理成本效益最优化分析[J].电网技术,2002。
[3]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4]曾鸣.综合资源规划及其激励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