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企业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必要性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属于支柱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电力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额度由国家调配,人员由国家分配,造成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组织结构僵化的局面,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量有经验的老工人提前退休,大量技术人才外流,这为电力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埋下了隐患。虽然这几年大量引进技术人才,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知识,但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仍旧没有改善,员工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理解和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技能人才自身来看,普遍存在安于现状上进心不强的现象,由于制度的原因,相比技术工程管理人员而言,收入悬殊较大抑制了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出现了技能人才过于安于现状的局面。此外,员工的培训大多限制于安全培训,且在培训方法、方式都较落后,这对员工的整体素质而言差距较大。那么,作为电力企业必须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原有员工的素质提升,把员工素质提升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
2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员工知识结构不理想,“素质”参差不齐
电力企业具有公共服务经济属性,其安全发供电与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员工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电力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某国有电力企业为例,公司在册职工人数为4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9人,管理人员29人,其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硕士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33人,大专35人,其余大部分人员为高中、技校及以下学历者。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相应的现场操作技能。而低学历者不仅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且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加之公司的培养机制不是很完善,造成该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弱小的局面。
2.2先进技术与工艺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较弱
这首先是因为公司缺乏创新和竞争机制,大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与先进工艺的应用与创新动力不足造成的;其次,僵化、同质化及缺乏公平感的机制阻碍了大学生们的奋斗和创新意志,认为干好干坏都一样,使得大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较低,很多年轻人存在侥幸心理,把不懂、不会当作资本,认为不懂、不会就可以不用干活,造成了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相脱节创新与学习意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厂的发展。
2.3对职工的素质培养提升认识不到位
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素质是来源于他“软性”的东西,人的潜能素质来自于隐性素质,一个企业的素质来源于“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做好了安全培训,做好了技术培训,这个人就培训好了,这个企业就做好了,需要的是去培养员工的隐性素质,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和品质等隐性素质。所以说,电力企业要从观念上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要转变观念,开放思想,着力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2.4职工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相对淡薄由于年轻职工较多,家庭条件较好,没有生活压力,这些人多数只想眼前利益,普遍存在“小成即满”、“小进则安”、“不求过得好,只求过得去”的思想,对企业的发展关心不够,进取心不强,吃苦能力差,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1]。
3电力企业员工素质提升框架建立
电力企业的员工素质提升框架的建立,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中人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又成为素质框架建设的重要因素。
3.1电力企业员工素质模型建立的流程
首先要进行素质研究与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就是要选定职位、选择绩优人员、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收集数据,对信息归类与编码、提炼素质项目、描述出素质特征、建立素质模型;其次是素质模型评估与确认,就是要对已经建立的素质模型进行评估与验证,并选择标杆企业进行对标,确认素质模型的可靠性;第三是素质模型的应用,这个环节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素质模型建立了,执行力的好坏也就成为素质模型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了,特别是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好坏就成了员工素质模型应用好坏的核心。
3.2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因子分析
素质的构成要素有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隐性因素占80%,这就为我们构建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因子提供了依据,将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因子从不同的人员结构进行分类分析:
(1)管理人员:①管理能力,这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人才的能力、监控能力和领导能力;②帮助与服务,这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信息搜寻;③目标与行为,这包括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战略意识;④认识能力,主要是业务技能、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特别是两种思维对一个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⑤影响力,这主要是人际关系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建立;⑥自我概念,就是要自信,但是不要自大。这就是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所需的六种素质要求。
(2)技术人员:①管理能力,这主要讲的就是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个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②帮助与服务,主要是要人际理解能力和服务意识,就是要具有高度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服务态度;③目标与行为,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就导向、工作主动性、信息搜寻、关注程序的能力;④认识能力,主要是业务技能、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五是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和人格素养上。
(3)工人:①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作业协同意识、危机合作意识的培养;②安全意识,就是要把安全贯穿到工人的骨子里,加大宣传安全意识;③目标与行为的培养,这主要包括成功导向的正确引导、工作主动性的培养以及流程化和程序化的渗透;④对业务能力的不断学习,构建工人学习能力体系和创新体系;⑤自信意识的培养,形成与企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态度。
4几点建议
4.1建立学习型企业,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
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当前职工素质现状,应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目标。要未雨绸缪,要把提高员工素质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具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培养高、中、初级各类复合型技能人才,确保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稳步推进[2]。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生相伴的长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企业不仅成为工作场所更成为吸纳知识的学校,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能力。
4.2培养职工素质,需要丰富的活动载体
丰富的活动载体是保证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重要平台。应充分发挥电厂职工的主导作用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岗位描述及技术比武等活动,确保了业务学习不断线、无空档,使学习成为职工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岗位达标和“双述”活动,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岗位达标是通过对岗位进行分析,对岗位职责、岗位流程、岗位存在的风险等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让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从而达到各工种学习、深化、再提高的过程,从而让员工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双述”活动是把各工种操作程序总结出来,写在卡片上让员工学习、不断深化,在现场作业中能够按标准作业。通过岗位达标和手指口述活动员工的基本业务素质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从而使作业更加规范,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3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要靠长效动力机制作保障
全面地、系统地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必须建立有效的素质提升机制,通过构建多方位激励体系,给予技术能手物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足够的支持,让技术能手在物质上实惠、经济上奖励、精神上光荣、心理上的满足,提高其在企业的地位,让其名利双收,才能有力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5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员工素质是关系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每个电力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员工素质提升。不仅要关注员工的专业素质还应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企业要用系统的、战略眼光去认识员工素质提升给企业带来的产出,应仔细的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要争取形成员工素质提升与企业战略目标因子的高匹配,最终为企业、为职工创造更大的幸福和财富。
作者:赵妮娜 单位:澄合矿务局
参加文献:
[1]孙富兴,张卫.浅谈如何提高员工素质[J].山东煤炭科技,2010,(01):236-238.
[2]方华斌.全面提升煤矿职工素质的方法与途径[J].办公室业务,2012,(0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