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库

请登录

注册

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8-14 09:18:35 公务员之家
A A
电子信息科学是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在所有高等学校中都开设了相关的电子信息类专业。

摘要: 文章针对如何在民族高等院校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对民族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办学情况分析,结合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现状,从生源分类、教学内容、实验体系、教师能力建设、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体系,并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民族高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电子信息;创新人才;民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科学是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在所有高等学校中都开设了相关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该学科的学生需要掌握系统和完整理论体系。在工程应用和实践能力方面,学生能从事产品设计和进行高层次创新研发。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工程设计应用能力,才有可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电子信息科人才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随着互联网+对产业和经济的快速促进作用,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类的工程技术人才愈加旺盛。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昂居榜首,在高考中,招生入学分数一直比较高。[1]

1民族高等院校的生源特征

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它是一国家民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办学目标是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招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培养民族地区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过半。综合近年来的招生数据,生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源地覆盖全国,地域跨度大;

(2)生源五十六民族类别全覆盖,中南民族大学超过60%的少数民族生源,民族类别覆盖了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南民族大学真正实现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祖国大家庭;

(3)生源入学分数差异大,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大,特别是民族边远地区,基础教育远低于中东部发达省份,导致入学分数差异巨大,这也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4)少数民族生源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差异大,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了独有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这些来自全国不同民族地区的学生怎么快速融入到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处理好不同族群同学之间人际关系,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

(5)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影响大,特别是在回民和维吾尔族群的少数民族生源宗教信仰影响强度大,生活习俗遵从伊斯兰清真生活方式,需要教育师生尊重他们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到达多民族生源的和睦共处,防止不同族群生源的隔阂和矛盾。基于以上生源特征和实际情况,怎样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和培养民族学生创新能力成了民族高校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教学任务。

2制定好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1)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采取综合的改革措施。首先改革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既要满足宽口径和专业大类招生的共性基础课程,还需要满足高年级学生专业分流和学科方向选择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础。在专业选修课方面的改革,要突破旧的教学大纲的约束,并与时俱进地跟踪当今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沿,及时地更新选修课程科目和课程内容,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综合改革,实时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集成型创新人才。

(2)改革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和企业单位的人才评价的综合考核体系。我们结合民族院校的生源特点及其电子信息专业优势,为民族地区培养出具有创新特色人才。

(3)按模块化结构设置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课程。所有电子信息类课程按照三大块来分类,包括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模块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培养[4],这样科学地划分,课程模块功能清晰,相互衔接性强。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