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面貌是窥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窗口。电力是城市的活力和命脉。城市要形象,文化束包装,水电走圆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里谈下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构想。建设新农村是“十二五”的一项重任,在全国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市紧紧围绕“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立足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大力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着力构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气化格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践告诉我们,这里面学问很深,大有文章可做,而且,感触颇多。以己浅见,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一、政府高度重视,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实践告诉我们,坚持政府领导,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建立健全新农村电气化的长效机制,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做到“四有”即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保证。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构建了三级工作网络,形成了“政府发动,电力推动,乡镇主动,群众互动”的新型格局,大力宣传鼓动,力求思想到位,入心入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周密构思,规划先行
在农网规划过程中,公司坚持科学发展,兼顾“系统性、经济性、先进性、协调性、动态性”,确保电网布局合理,坚强、更具现代信息化。因地制宜,制定五年规划,彻底解决因低电压电力输送“卡脖子”,小水电上网“瓶颈”一系列难点。规划中充分考虑负荷特性,注重电源布局,适当建立变电站,相邻变电站之间实行“手拉手”工程,偏远地方采用单相变压器,并在一时困难无法解决低电压的地方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全市一盘棋,横切纵联。
三、标本兼治,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通过农网改造,基本解决了电网薄弱,安全系数不高,供电能力差,管理体制不顺,农村到户电价高等问题,使农村电气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实现标本兼治,我市立足高规划、高质量、高科技,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有机融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现安全、可靠、优质的新农村电网标准。认真落实“十二五”电网规划,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和用户信息采集建设,积极推广智能电能表应用,推进智能用电小区建设。遵循电网“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对高压、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要力求实现35KV及以上线路完好率和一类率100%。10KV配电线路完好率100%,低电配电装置完好率100%,合理安排配电台区和低压电网改造,结合标准化台区建设,低电压综合治理,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健康运行水平。侧重高压损台区整治,对重点台区加装CIS电压监测仪,大面积推广绝缘线路运用,减少电能及设备损耗,消除用电隐患。加快电网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达到实用化要求。立足全市,推进中原。
四、从我国配电自动化看我市前景
配电自动化指: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形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之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实现配电网运行监视与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HDA,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联等功能,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子站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配电自动化实现方式有五种,有简易性、实用型、标准型、集成型、智能型。对此效益分析:配电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准确地查找并脱离故障,减少了操作人员到场及维修时间,缩短了停电时间,从而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还能避免配电设备及工器具的漏查、漏检,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能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停电范围,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我公司努力的方向。配电自动化大大缩短了处理障碍时间,停电时间减少,可以更好地保证配电力的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线路的分段点将更合理,线路的补偿方式和补偿的投入更加合理,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出车次数和工作量,降低了运营成本。由于配电网设备点多面广,通过配电网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从而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也是我省我市努力的方向。笑揽风雨托彩虹,又踏层峰望眼开。“十二五”期间,配电自动化发展前程似锦,在重点城市核心区开展配电自动化和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使区域内供电可靠性,电网运行效率可靠性,电网运行效率和电能质量全面提升,也将在其他城市开展试点。
我市供电设施在不断完备和改善。东风浩荡,形势大好。但也逼人。人民城市人民建,驻马店人也希望未来的前景诱人可观,电力供应,任重道远,我们将加倍努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