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市场

请登录

注册

“中国大脑”何以成为两会特例?科技话题热过民生话题

2015-03-10 09:37:04 中国计算机报
A A
 两会热点,科技话题很少热过民生话题,可今年却出了个特例:百度CEO李彦宏的政协提案中国大脑热度爆表,关注度首日完胜其他热点提案。纵观历年两会热点,科技话题关注度甚至很少能够挤入前十,比如去年两会十大
 两会热点,科技话题很少热过民生话题,可今年却出了个“特例”:百度CEO李彦宏的政协提案“中国大脑”热度爆表,关注度首日完胜其他热点提案。纵观历年两会热点,科技话题关注度甚至很少能够挤入前十,比如去年两会十大热点,就都是关于雾霾、城镇化、养老、就医、住房、食品安全等民生话题。作为今年两会的科技提案,“中国大脑”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其一,赛道更迭,体系竞争到国家战略竞争
  美国的互联网战略,德国的工业4.0战略,都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国家战略范本。“中国大脑”则是李彦宏提出的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国家战略路径。
  目前,我国正处于赛道更迭的关键时期,虽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规模“大而不强”,增速“快而不优”。从去年开始,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熟知的字眼。而科技创新则是经济“新常态”下赛道更迭的关键,即我国正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尽管“中国大脑”的基础——人工智能目前尚显稚嫩,但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力量。而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其实早已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布局,从政府相关部门与科技公司和合作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欧盟人脑计划是欧盟未来旗舰技术项目的重要代表,获得了1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人类大脑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基于神经科学的全新的、革命性的信息通信技术。建造一种模拟神经元功能的芯片,然后将芯片用于建造超级计算机。
  而在美国,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院(DARPA)作为一个专注于前沿科技创新研究的国家部门,开创了许多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DARPA的运作模式是科研外包,自身不做科研,而是将每年的研究经费划拨给各个大学的实验室、科技公司等用于各式各样的前沿研究。DARPA与谷歌、IBM等科技公司合作曾开发出Big Dog、Spot机器人、自适应可塑可伸缩电子神经系统(SyNAPSE)——能模拟人类大脑的芯片等重要科研成就。可见这种国家层面开放合作的机制富有成效,而这也与李彦宏“中国大脑”提案中提到的搭建人工智能、开放资源不谋而合。
  在中国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热潮刚刚起步。百度去年仅研发投入就高达70亿元,研发营收比14.2%,超过了Google的13.3%,“百度大脑”绝对是投入重点。去年,人工智能顶级专家吴恩达的加盟,及同期成立的北美研究中心,翻开了百度人工智能历程中重要的一页。据悉,百度Deep Speech语音识别系统在嘈杂环境下可以实现近 81% 的辨识准确率。“百度大脑”还通过深度学习来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参数规模达到百亿级别,构建起全球最大规模的深度神经网络,使得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成为与美国企业抗衡的中国企业代表。
  同样,人工智能对于国家来讲也是难得的科技创新机遇。脱胎于“百度大脑”,“中国大脑”已经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注重开放协同创新和资源开放共享的国家战略高度。尤其是科技创新正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也一触即发,美国、欧洲先行一步,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如何部署也将成为热点话题。
  其二,拒绝高冷,人工智能与“生活”很近?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人工智能似乎是冷艳的“高精尖”技术,与现实生活距离很远。实则不然,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在未来给“民生”各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
  科技的革命往往会给社会生活带来“爆发性”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机器时代”,曾经只能依靠人力完成的工作开始被机器代替;“电力革命”为人类带了“持久的光明”,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再一次给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造。
  目前,国际科学界内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已经临近,“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近年来,国际上人工智能社会生活领域的成果已频频出现:谷歌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累计已行驶达70万英里、亚马逊公司已经研发出能够派送小型包裹的“八旋翼直升机”(octocopter)并设想在未来启动无人机送货、而日本科技公司研发的各类机器人已经开始在家务处理、医疗护理等领域开展应用。此次,李彦宏“中国大脑”的提案,提出要将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技术等作为人工智能重点研究领域,不难发现这些应用相当“接地气”,涉及到交通、医疗、生活等大量民生话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何寻求人工智能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非反被其控制”一直以来是国际上包括霍金及埃伦•马斯克(Elon Musk)等科学家、企业家们讨论的重点。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民生,使其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可以期待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将被重塑,人类进入更加智能、互联、高效的未来。
  其三,敏感混搭,民用搭上军事顺风车
  军事向来是个敏感的词,在“中国大脑”提案中就出现了两次——军事机器人、军事领域的融合创新,或许也成为广大军事爱好者和国外媒体津津乐道的对象。其实,科技和军事一直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最高精尖的科技多数都是最先应用在泛军事领域的。
  例如,美国国防部DARPA早于2008年就启动了SyNAPSE(自适应可塑可伸缩电子神经系统)项目,目的是研制出突破现有计算机的冯•诺依曼体系、按照人脑机制工作的计算机系统。而IBM最新的神经网络芯片就是SyNAPSE的成果,DARPA还为此资助IBM 5300万美元。广大民众所熟知的苹果Siri人工智能语音助理,其实也源于DARPA项目,最初的定位是国家级的虚拟语音助理。而谷歌则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联合组建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借助量子计算机进行深度学习的研究。
  在中国,“中国大脑”以期带动传统工业、服务业、军事领域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创新,包括百度在内的中国科技企业则有望在人工智能这种投入巨大、意义深远的前瞻性领域,获得如美国科技企业相似的创新土壤。毕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冷战产物——阿帕网(ARPRNet)后来演化成互联网,“阿波罗”登月计划也曾带动一大批美国科技企业的成长,而“中国大脑”或许会如李彦宏所期待的,改变传统“相马模式”的科研机制,引入“赛马模式”的市场机制,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营造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