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中国售电市场风云变幻。
“我们公司已经开始亏钱了。”国内某售电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曾是国内最赚钱的售电公司之一,其首次交易就赚了1000多万。“市场真的是变化太快了。”
以用电大户广东省来说,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2月份广东电力市场结算情况显示,广东售电公司当月亏损达到3600万元。
与此同时,一些售电公司纷纷选择退出市场的消息陆续传来。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最新的一个案例来自山东。5月21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官网显示,山东世纪航凯售电有限公司自愿退出电力市场。这是继5月中旬广东发布首例售电公司退出市场不到两周后,山东发布的首例售电公司退出售电市场的公示。
目前,公开可查阅的资料显示,至少有4个省份的7家售电公司宣布退出电力市场,例如广东2家,山东1家,安徽3家,江苏1家等。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年初,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有5家售电公司申请不参加交易。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帷幕。是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广东省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
作为此轮电改的重要部分,自2015年以来,机构、行业不断重复着“新电改有望开启万亿级市场,售电侧放开可能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红利”等言论。很快,电力企业蜂拥而至,甚至与电力行业毫无干系的资本也陆续闯入。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调查发现,有个别社会资本一年内在全国各地注册的售电公司多达500家。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以来,全国逾万家售电公司完成注册,其中,经过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多达3500家。而在2016年,经过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还不到300家,工商注册的才3000余家。
有售电研究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售电行业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许多售电公司当时加入售电市场时“眼里只有钱”,缺乏对行业相关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的打击最大,倒下最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生存,不少售电公司打起了价格战。某售电公司的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现在太难熬了。”
“优胜劣汰,按照目前的情况,未来会有很多售电公司退出市场。”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
售电公司分为三类,即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有增量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独立售电公司。经过三年时间,从目前售电公司的资本构成上看,已逐渐演化为电网资产型售电公司、电厂窗口型售电公司(各大发电集团)、用户窗口型售电公司、零售型售电公司等。
这其中,用户窗口型售电公司主要是除电力外,石油石化、煤炭、燃气等领域的服务公司,其中有条件者都改组成立了自己的售电公司;零售型售电公司既没有电量,也没有客户资源,很多尚处于观望状态。
针对目前售电公司不赚钱的原因,上述公司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售电差价越来越低。
接近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的一位知情人士也告诉记者:“从这两年的趋势来说,价差越来越低了。”
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风险购买足够的电量来满足客户群体用电需求。其中产生的售电收益和购电成本的差额,即售电公司的利润所在。“(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发电企业(电厂)给它的价格和它最后给用户的价格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再除去输电的成本,最后就是售电公司的利润来源。”
对于售电公司来说,仅依靠过去吃“差价”的模式来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售电市场将围绕电量规模、交易水平、金融实力、风险管控、服务水平、专业能力、能源服务平台等竞争进一步洗牌、分化,售电公司定位将更加明晰,如零售型售电公司将主要以服务差异化为竞争手段,资产性售电公司因拥有配电资产将锁定用户负荷开展售电业务,而试图以短线操作模式投机获利的小型售电公司将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关于中国售电市场未来如何健康发展,多名受访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最关键是要加强市场监管。有人表示,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让规范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带动行业的良性发展。”